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以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基本规范,推动民族地区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多元一体的新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标杆。为实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自身完善、下位法完善、体系完善和实施完善等方面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平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实施的"按省分配名额"制度不但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公民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实现.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今天,为了保障公民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实现,我们有必要将包括统一试卷在内的各种保障公民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的政策与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性行政合作不断增加,其表现之一就是大量的区域性行政协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类行政协议不同于传统认识中的行政合同,具有参与者均为行政主体、各缔约方地位具有对等性等特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区域性行政协议从制度和效力两个方面都体现出浓厚的类软法性,这也为区域性行政协议的实现造成了诸多困难。然而,这只是一种客观的、暂时的、阶段性存在,通过统一立法实现“硬法化”才是区域性行政协议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6.
当今世界约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住着2,200多个民族。各国对民族的界定和统计有不同的标准。在当今世界开放的环境条件下,纯粹单一的民族国家已不复存在。多民族国家的概念与法律,反映了民族法制价值取向的一方;同时,是指传统的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即国内世居民族聚居与散杂居的民族关系及其法律调整问题。而解决世界各国国内的民族问题,特别是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各国的民族关系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所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民族法学方面学术交流和人员往来的不断增多,不断催生着中国自己本土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比较民族法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是引领中国新时代普法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新时代全面开展普法工作、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建设法治中国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普法与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法与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普法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普法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擘画了新蓝图,为当代世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贡献了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自治条例在某一个特定的自治地方具有唯一性,一旦制定后,除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修改外,自治地方的立法自治权更多体现在单行条例的制定和修改,以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执行上.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按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本自治地方某方面事务的单项自治法规.本文对单行条例的基本范畴与变通规定、单行条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单行条例规范化的基本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为现行宪法所确认.如何用心落实依法治国之方略,今天已成为法律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要话题.我个人认为,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之一应当是举国上下对"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共识,即什么叫依法治国?令人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对何谓"依法治国"至少存在着两种误导性的、片面性的解读:其一,将"国"作地域概念解释,于是就有了"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和"依法治县"等口号.其二,将"国"作行政机关管理的事务解释,于是又有了"依法治山"、"依法治水"和"依法治路"等口号.  相似文献   
10.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民营企业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探究党的领导与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的有机统一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深入推进党组织与民营企业治理有机统一,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价值定位展现在确保民营企业法人人格独立、化解治理中的"代理问题"以及推进治理结构的转型升级3个方面.如何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构建新型的"一委两元双层制"治理结构,需要从强化民营企业治理中党建工作的法治根基、提升党建工作机制的适应性、保障党组织领导功能的实效发挥几方面加以建构,推动我国新时期民营经济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