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战略性转变,农业发展从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市场双重约束,并以市场约束为主,为此,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始终十分关注并致力于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在他的著作中对此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稳定观。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稳定观,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社会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确定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农业发展研究部门应认真探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前途。 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要性 所谓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指在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领先科技进步进行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经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把农业建成具有产出高、产品质量优和经济效益高、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的深化而提出来的。在所有制形式上,包括国有经济中的民营部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在经营方式上,包括除国营以外的所有经营方式。中国加入WTO,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要适应新形势,破除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抢抓发展机遇,才能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农业产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又是农业产业化的促进器,两者同步协调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无序转移、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等一系列问题的现实需要。为达此目的,必须因地制宜,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对土地、户籍、投资等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并重视小城镇的硬、软件建设,方能实现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市场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佳、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村消费环境差等原因,致使农村市场难以启动。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改善商品供给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切实启动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