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 ,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 ,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 ,大力发展小城镇 ,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 ,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 ,完善城市经济结构 ,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制订宏观政策时 ,要将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 ,财政与货币投入要保持适度比例 ,以控制通货膨胀。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就业量 ,以经济稳定、协调的增长带动劳动力有效需求。要通过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 ,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对于全国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稳定,最终实现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西部开发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以改造庞大的基础设施,西部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急需巨额资本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更要庞大的货币支撑。政府虽会投入巨资,但对于西部大开发这一百年大计无异于杯水车薪,况且我国东部同样面临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国内资本市场容量有限,国际资本市场供给偏紧,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正由工业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