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学术界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纷争源远流长,而美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的《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一文则把经济学是否是科学的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经济学是否是科学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经济学方法论关于经济学科学性的论争中,争论双方关于证伪主义可否适用于经济学检验的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却一致地趋向于情境分析的研究路径,标识了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文化转向;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实验经济学的关注则进一步印证了经济文化研究的存在依据,情境语义学的探讨更给经济学这一文化转向提供了借鉴的方法,从而使经济学方法论的文化研究经历了从可能到可行,进而步入到可操作的探讨阶段。  相似文献   
3.
实验方法:经济学情境分析的现实展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学方法论旷日持久的争论在经济学假说困境和实践呼声的双重压力下,走向了情境分析,争论的各方从理论上探讨了经济学假说的可能路径,与此同时,实验方法在经济学假说理论检验的有益尝试,也为情境分析提供了现实的诠释和验证。  相似文献   
4.
5.
近代科学的兴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丰富的文化土壤中,艺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整个人类思想史的发展来看,艺术在一定意义上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前提,并以数学作为方法进路,引导近代科学去发现人和发现世界。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不过是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而已。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理解科学,而情境因素正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纽带。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主体相关度不是测量科学与非科学的尺度,而是决定在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尺度。当然,我们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居于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之上,并不意味着忽视二者在产生、发展及各自的特征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强调"统一",并不排斥区别与个性。  相似文献   
7.
杨渝玲 《江汉论坛》2003,42(5):16-19
本文就经济学与物理学在一定时期的方法与研究方式的相似情况,做了一定的比较与分析,进而坚持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现融合趋势的大科学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比较为线索(本文中的自然规律指的是自然科学中的规律),在充分肯定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在认识论上具有统一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学规律特殊性的剖析,论证得出经济学的情境因素已经凸显出来,并进一步指出情境分析应该是获得经济学假说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9.
情境分析:经济学假说检验的可能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一书所引发的关于证伪主义方法论论争大致可以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捍卫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的一方即"不悔悟的证伪主义者",代表人物有布劳格、哈奇森等;反对方主要以考德威尔、汉兹、博兰等为代表.本文针对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展开分析,对经济学方法论证伪主义争论图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得出情境分析可以作为经济学假说检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认识经历了感性具体、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基于人本主义框架审视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及其对工人的剥削,在感性具体的材料中总结出生产力的多种形式及基本属性。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阶段,马克思在物质活动中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及建构性,确认评判社会制度的标准以及历史发展的动力,从社会生产的具体形式中抽象出生产力的本质规定及其发展规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机器、资本的详细解析,揭示了生产力的劳动主体属性、物化对象化表现及其被占有的发生机制,在思维具体层面综合分析生产力的多重本质及其内在关联。马克思生产力思想对当代中国激发劳动者创造力、改造劳动方式、优化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