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1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自由"意蕴中的休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工作定位为"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的休闲思想正是隐喻在这种"批判"与"发现"中。这种隐喻可以从马克思对于自由时间、自由活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中得到指认和证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安全意识淡漠,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出发,立足大安全观,提出高校应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的人才;并初步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总体思路——更新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安全道德的培育,切实改进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校网上马克思主义教育阵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因特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以及利用因特网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新途径等问题,以期达到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聂智  曾长秋 《学术论坛》2012,(11):173-177,218
基于现实问题的折射和互联网络的放大,虚拟社会中负面心态比在现实社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集中表现为"怨气"更甚、"俗气"更重、"火气"更大。应通过政府部门解决网下问题,教育机构普及心态教育,商业网站净化传播载体以及官方网络媒体强化舆论引导等路径,来构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5.
6.
7.
摆在我案头的《陈为人传》(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是湖南省社科院吕芳文研究员的一部力作,是他仔细雕琢的一颗明珠。陈为人是我们党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作者从50年代起,就在陈为人的母校衡阳三师就读和工作,对烈士事迹耳闻目濡。《陈为人传》的特点一是秉笔直书。作者以翔实准确的史料,论述陈为人的感人事迹,并以考证无误,无可争辩的证据,配合党组织,为烈士平反昭雪,重塑烈士的丰碑。特别是该书在传记之后,以四分之一的篇幅,附录了烈士遗著的目录和部分原文,以及平反材料,增加了对传记的说服力。二是构思精巧。作者…  相似文献   
8.
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用兵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长秋 《船山学刊》1996,(2):206-213
“雄师亲驻玉门关,不斩楼兰誓不还”。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的壮举,他在列强虎视鹰瞵、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力排各种阻力和困难,“引边荒艰巨为己任”,毅然西征,收复了沦陷达13年之久的新疆,保住了六分之一的国土,对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之所以能做到运筹帷幄、势如破竹,其用兵策略是: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伦理层面所面临的政治合法性与统治权威性的双重挑战,在吸收中西方伦理思想合理成分以及在对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方面教训反思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伦理建设的理论,并逐步形成了关于执政党伦理建设的崭新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主编《湘报》的唐才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才常,字佛尘,1867年5月2日(清同治六年四月初九)出生于浏阳县城的一户书香世家。他少好读书,潜心实学,19岁以“小三元”及第(县、府、道三试夺魁),成了秀才。 1888年至1891年,他在长沙岳麓书院和校经书院就读。旋应四川学政瞿鸿机之聘,任学署阅卷兼教家馆,对释典有浓厚兴趣,尤对佛教的微尘说、灵魂说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