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竭力提倡体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正确引用审美因素,重视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使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能够获得意志、情感、人文等多方面的体验,并从中学习和体验到体育、体育文化及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能够引导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体验的动机,树立终生体育、终生健身的理念,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也是在相互制约下决定其胜与负.一般情况下,和谐的氛围,产生平和的心理;紧张的气氛,产生相悖的心理;不和的情形,产生焦虑的心理.有些不利的赛场氛围,急需运动员自己去调整的,这就是心理因素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处理好体育道德与情感、理性的关系,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部分。道德与情感如"同胞兄妹"一样,因为没有人性的道德是原始的、荒蛮的僵硬的尸骨,不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有一点好处;而道德与理性好比"良师益友",相互间不断地互补和支持,使之更加完善、和谐;做到三者的融合更是体育情操的最高境界、体育理念的再次升华、体育思想的不断深化。可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大学生们走出不良心态的误区,是贯彻教育部《纲要》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纳入和谐社会的人文理念之中。目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是主流,但不良心态也普遍存在,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让大学生们的不良心态转化为积极的心理,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不能仅限于从游戏兴趣出发,而是要对游戏规则有很好领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寻求刺激,还是对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对心灵的净化;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心智的发展,促进其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