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本文旨在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源,理清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发展历程与目标定位,从而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筑牢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著,该书以散文式的行文风格和从文本出发的批评特色见长,书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作者在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流变与承传时,其判断准绳、价值尺度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具体评价无不受其对立性的研究动机和唯情性的文学立场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尝试性阐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艾思奇的哲学道路依然能给今天的哲学研究者和理论工作者很多重要启示。本文阐述了艾思奇哲学道路上的五个重要节点:源于家风濡染,浸于时代大潮,少小立志,接触马克思主义,踏上哲学之路;求学日本,自学德语,博览经典,精研哲学,为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上海,走上理论战线,成为哲学界引人注目的学者;在延安,热切传播毛泽东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北京,培育理论骨干,恪守哲学秉性,践履了哲学家、理论家的使命。因此,沿着艾思奇开创的道路,产出具有现时特征、符合实践吁求、贴近时代心灵的新大众哲学,不啻是对艾思奇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