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理想与金钱     
<正>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看来,理想与金钱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在改革经济体制,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有人认为应该“一切向钱看”,可以不讲共产主义理想了。最近又有人认为又要讲理想,不能再讲金钱了。这些看法,显然都是片面的。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理想与金钱的关系呢?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支柱党的十二大提出要不断的以革命的理想、道德、纪律教育人民,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在有理想、有道德、有  相似文献   
2.
一 是否承认恶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由于他们离开了辩证法,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性这一基本立场,在对待善与恶的关系上,总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把善看作是绝对的好,恶是绝对的坏;他们只强调善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事业中,如何普及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职业道德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学术界的许多同志写出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这是我国伦理学史上十分可喜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的研究,本文拟就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发表一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关心职业道德研究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人们对发展商品经济促进生产发展,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认识,现在比较一致了。但是,发展商品经济对社会思想水平和道德觉悟的作用,究竟是提高了,还是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问题,是伦理学上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过去人们往在把道德的阶级性同它的共同性,完全对立起来,似乎坚持道德的阶级性,就必须否认各种阶级道德中的任何共同性。这是一种绝对化的理解。近几年来,在学术讨论中,许多同志正确地指出了坚持道德的阶级性,并不排除它的共同性;但是,也有不少同志却又把道德的这种共同性,同道德的阶级性并列起来,把共同性理解为非阶级性。道德的共同性,是道德的非阶级性吗?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浅随之见。  相似文献   
6.
当前正在深入发展的经济改革,已经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首先,人们的荣辱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集中的表现在对“穷光荣”,还是“勤劳致富光荣”的观念,已经改变。多年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穷光荣”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观念。其实,回答“穷光荣”还是“富光荣”的问题,都不能离开一定的让会历史条件。在剥削阶级占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经济改革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经济改革能否促进共产主义道德的普及、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人们的看法似不太一致。本文试就经济改革的道德价值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目的是要克服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体制中的弊端和缺陷,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问题,讨论正在深入展开。在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只有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才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第一”的观点,才能划清同旧唯物论认识论的界限。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个命题,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对“实践第一”观点的曲解。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浅见,期望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发展,人生观问题同世界观问题一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生观同世界观是什么关系呢?人们常说,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但是,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和表现的观点,似乎还缺少比较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怎样理解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我们说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从人生观同世界观密切相联的意义上讲的.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客观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所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什么还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种对立的阶级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它又有什么特点,是否始终贯串于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对这些问题,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给予正确的回答,在理论上把它搞清楚,这对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工作中心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发表一点个人意见,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