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2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正 《城市观察》2009,(2):33-48
本文对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有能影响全国的综合实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即腹地资源。后者恰是广州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存在的“软肋”。文章提出借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契机,深化广州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展八大战略腹地,把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了最新的基本单位普查(简称“基普”)数据,通过对广州工业经济成长的一般趋势、工业结构特征和布局状态的深入分析,指出工业目前仍是支撑我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之一,而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从制造中心向工业服务、控制中心转变,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逐渐形成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的大城市地区产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在沿海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继创办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海南岛及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以来,1985年又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对于加速沿海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佛都市圈的合作是历史的必然,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未来的泛珠三角的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通过区域合作来提升广佛都市  相似文献   
5.
经过10年发展,各特区的产业结构已形成初步的格局。其中深圳特区建设最早,划定范围明确,从一开始就确定为“以工业为主,兼营商、农牧、住宅、旅游的综合性特区”,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较为完整;又由于它在特区经济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成绩和问题都较明显,在各特区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本文以它为典型,旁及其他特区,着重分析如何评价特区产业结构和探讨今后调整途径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如何使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腾飞;是当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充分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在当前尤为重要的有下列三点: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广东的全方位开放开放改革是广东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八年来发展商品经济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根本经验,也是今年九月底召开的“广东改革、开放、搞活理论研讨会”得出的一致结论.但在一段不长的时期里,广东对能否实行更全面的开放在理论上是有过徘徊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是从政策上充分肯定了广东的经验,报告中充分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更为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已进入都市圈发展时代,这些超大都市周边(郊县、中小城镇等)紧邻的城市化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大都市地区经济,而"高站经济"必成大都市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这正是南站周边镇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作为广佛大都市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南站地区是亚洲最大的陆路铁路交通枢纽,它的10条铁路和轨道线路在这个地方汇集,必将为广佛都市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这一地区基本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但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服务型经济已露端倪,但尚未形成主导;传统产业(包括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半城市化"的状况还比较明显.南站新城的发展,必须以"高站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改变半城市化的状况,在这个地区建立一个利益协调的机制、制度或者机构,解决三个区政府,三个行政区,七个镇街之间的这种行政体制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迈向21世纪的南中国经济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述的南中国经济圈,包括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四省区及香港、澳门、台湾.我们将从南中国经济圈出现的背景分析入手,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南中国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分析目前南中国经济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南中国经济圈能否从目前的经贸合作马上向经济一体化过渡的问题.通过对南中国经济圈区域整合和一体化的经济、政治分析,得出在目前一些根本性的障碍得以消除以前,一体化进程将难以起步,因而继续大力发展正常的经贸往来和具体的合作,尤其是加快粤港澳经济的融合,仍将是南中国经济圈在迈向21世纪过程中发展的主导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一番谈话惊天动地,终使在中国大地上蒙尘多年的“市场经济”一词重见天日。小平同志为“市场经济”的正名,促使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今后的大政方针,并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决定将其写进宪法里,从而使中国经济正式向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方向,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必然要寻求最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本文探讨我国经济特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试图提出今后调整特区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使特区经济朝着所确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