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骨文中的否定词比较丰富,它们的用法也不完全相同。研究这些否定词的用法,不仅丰富汉语史的内容,而且也看到,秦汉时期汉语中某些否定词的用法,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形成,说明汉语的历史的确是悠久而又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汉文化,是指两汉时期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典章制度价值观念等。汉文化自形成以后便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正统地位。"儒术"的内容涉及个人修养和治国理念,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儒术"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贯彻,不可顾此失彼,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儒术"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生命的学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国学应继承发扬并光大之。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历史上,被称做“北京”的地方有好几个。唐代,高祖(李渊)把他家族的发祥地太原命名叫北京,城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晋源镇。宋代,仁宋(赵祯)建河北大名府并把它命名为北京,位于今大名县东北。金代,熙宗(完颜亶)把监潢府改称作北京,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相似文献   
4.
亚字符号早在商代就已被创造出来。亚字是先民根据对大地八方位的认识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文字符号 ,是先民关于宇宙结构———空间方位观念的符号化。  相似文献   
5.
6.
7.
研究认为,倗叔壶铭文符合穆王二十八年(公元前976年)十月的历朔,作册吴盉铭文符合穆王三十年(公元前974年)四月的历朔,畯簋铭文符合懿王十年(公元前919年)正月的历朔,七年师兑簋盖铭文基本符合厉王七年(公元前872年)五月的历朔,我簋盖铭文符合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正月的历朔。  相似文献   
8.
八面风名考     
江浙沿海一带有句俗语,叫“船行八面风”这八面风,在今天,人们通常以方位来称呼,如东风、东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北风、东北风。岂知在古代,人们给这八面风分别以确定的名称和赋予一定的意义。《说文解字》“风”字条下云:“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按:融风又叫调风或条风。)合称“八风”。 “八风”所包涵的意义,据段玉裁说,“条者,生也;明庶者,迎众也;清明者,芒也;景者,大  相似文献   
9.
周穆王其人     
西周穆王喜爱游猎,但又不荒废政事。周穆王西征,加强了与西方诸部族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人员往来,进一步巩固了西周的宗主地位,意义深远。穆王在位期间,平息徐、楚、越的反叛,制定刑典,是一位深谋远虑、有所作为的君主,且又是一位重感情的天子。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的“之类”句式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形成 ,是人们用来强调同类事物或同属性事物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之类”是由指示代词“之” +名词而构成的一种固定形式。唐以后 ,随着“者”字改用“这”字 ,“这”就有了指示代词的用法。于是 ,在现代汉语中 ,“之类”就分化出“这类”、“这一类”和“一类”等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