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慈善意识相对弱化及其伦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有悠久的慈善历史,但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慈善意识和行为有不可否认的差距。我国传统的和现有的伦理构架和伦理观念,与这一结果有深层次关系。首先,儒家仁爱伦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善良本性,也使中国人的善良具有自身特征,但是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特征和内涵,使中国人的慈善意识固化在特定的框架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人的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其次,中国宗教伦理对慈善意识的影响相对弱化;再次,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塑造了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面貌,同时,特定环境下对社会主义伦理的某些"时代性"注释和偏解,也使人们对当代慈善意识产生某些意识错位。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社会理念,更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系统化过程.当代中国领导人把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显示了巨大的政治魄力,也使我们面对一些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构建金融诚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一代青年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据调查表明,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跨世纪一代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相应变化。一方面,跨世纪一代青年中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危机,他们拥护改革开放,对中国前途充满希望,他们中的大部分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并崇尚自强进取、勤奋敬业、质朴俭约、诚信交往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中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也存在着负面演化的情况,主要是存在信仰多元化和人生目的狭隘化倾向,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上存在明显反差,对集体主义持中性态度的人数增加,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在少数青年身上表现明显,许多青年的婚恋观亦不容乐观。为使跨世纪一代青年能够真正承担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就必须从多方面加强青年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青年精神生活伴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性变化。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解冻期和反思期;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动荡期和突破期;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的迷茫期和调整期;90年代中期至今的选择期和重构期,青年精神生活的质量在提高,内容在丰富,并进入了一种比较理性的良应循环,呈现出不断发展的递进态势。  相似文献   
5.
国际游资已经成为一种庞大的国际金融力量,它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也有巨大的破坏力。本文提示,应该关注国际游资运作中“自由与公平”的失衡,指出这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之一。该文剖析了国际游资运作中“自由与公平”的对立表现,揭示了二者的深层联系,阐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游资“自由与公平”问题上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吏治的显著特色是以德治吏。以德治吏在官吏的选拔、考绩和监察制度中均有典型表现 ,并在中国历史上取得过巨大的成功 ,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度盛世与以德治吏有着必然联系。中国古代以德治吏的范式和操作体系 ,在世界文官制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并对近现代世界文官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以德治吏的成败得失及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天的以德治国和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7年开始的金融风暴,其直接诱因是次贷泛滥和消费过度等经济因素,但是金融道德风险亦多层面、多角度地推动着这次金融风暴,成为金融风暴的内在诱因之一。与此同时,金融风暴使金融道德风险呈现出广泛性、公开性、全球性的新特征;金融伦理关系亦发生了若干变化:金融伦理关系的覆盖面更广、涉及度更深,强势金融群体与弱势金融群体呈现出新的利益对立,金融伦理关系面临的投机性冲击加大,民间高利贷使金融伦理关系恶化。反思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创伤,强化人们在金融活动中的信用准则、公平准则和责任道义感,提升金融活动中人们的伦理理性,是金融活动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精神文明问题是一个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现在,人们已经充分注 意到了网络发展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网络发 展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事实上,网络发展既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也使社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网络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取决于网络的自 身特性和社会性。网络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用马克思主义积极占 领网络这块思想阵地;②积极发展和引导网络文化事业,并对青少年和网络人才有计划地进 行网络道德教育;③完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管理监督;④加强网络立法,实现网络运行法 制化。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