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子宫脱垂常在分娩后发生,因为这时子宫颈口还处于开放状态,因某些因素的刺激,子宫容易由阴道脱出,如果治疗方法不当,还会反复脱出。笔者近几年治疗本病13例,治愈率100%。  相似文献   
2.
3.
提高全株蛋白含量是饲用大豆(Glycine max)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为筛选可用于饲用大豆全株高蛋白含量育种实践的有效分子标记,本研究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课题组前期筛选的55份饲用大豆核心种质资源作为供试群体材料,以大豆鼓粒期全株蛋白含量为目标性状,利用国内外文献报道的40个蛋白含量相关SSR标记对受试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一般混合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两种模型对大豆全株蛋白含量与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从40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标记21个,利用这21个SSR标记在群体中共检测出118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3~10个,平均为5.6个;利用遗传相似度UPGMA聚类分析可将55份材料分成I、II、III 3类,遗传结构分析可分成POP1、POP2、POP3、POP4共4个亚群,两种方法分类结果不尽相同但基本相似;两种模型同时检测到6个SSR标记与全株蛋白含量显著相关(P <0.05),可用于全株高蛋白含量饲草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4.
草莓盆栽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莓盆栽,将其放在屋前院内、楼顶阳台等闲置处进行养护。既可美化环境,又可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适用于千家万户。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品种选择所有的草莓品种都适宜盆栽。但最好选择大果、抗病、结果期长的品种,如美六选1号、丰香  相似文献   
5.
水产动物疾病的危害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趋势,迫切需要各种灵敏、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其中免疫学方法以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在近20年里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包括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印迹等。免疫学方法比传统方法在许多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杂交等手段使免疫诊断显示了更加巨大的应用前景。一、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与常规血清抗体相比,特异性强,能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且容易制备,在对抗原,尤其是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诊…  相似文献   
6.
蛙类的免疫类型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本文慨述了近期国内外对蛙类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有:一、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分泌物的作用和血细胞的作用);二、特异性免疫(包括参与免疫的主要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的反应过程、蛙类的抗体),阐述了对蛙类免疫系统进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大豆新品系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旱性,2021年对20个大豆新品系在银川、张掖和庆阳3个生态区进行多点联合鉴定,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及抗旱性。结果表明,20个大豆新品系在庆阳试点均表现早熟,而在银川试点相对晚熟。折合产量在银川试点最高(4 284.69 kg/hm2),在庆阳试点最低(1 871.01 kg/hm2)。庆阳试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405.0 g/kg),张掖试点的粗脂肪含量最高(208.3 g/kg)。其中,6个品系在成株期表现为极强或强抗旱性,加权抗旱系数与籽粒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γ=0.612 9,P=0.003 1),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陇豆655-2和陇豆609在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和丰产性均好,但抗旱性较差,适合在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马铃薯与大豆套作模式下5种不同幅比(马铃薯/大豆:1.0/0.5、1.2/0.3、0.8/0.5、1.0/0.3、0.8/0.3)对作物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的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对大豆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套作马铃薯单株薯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薯重对马铃薯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在总带宽1.3 m、幅比1.0/0.3的套作模式下,作物产量、产值及纯收入均高于其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超级稻新组合-扬两优6号亲本特征特性,并通过亲身实践,总结提出一整套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PS>0、CR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PS<0、CR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