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上,在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低潮露空下的干露胁迫是影响鼠尾藻生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集野生鼠尾藻为实验材料,在培养箱中分别失水干露0、1、3、6 h,并在海水中恢复培养,测定不同胁迫时间下藻体的失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化参数。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的鼠尾藻干露胁迫不同时间后的失水率显著不同,胁迫时间越短,藻体越大,失水率越低,大藻体鼠尾藻的保水能力高于小藻体;干露胁迫使鼠尾藻的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同株鼠尾藻不同部位对干露胁迫的耐受程度显著不同,梢部耐受能力较差,基部耐受能力较强,小藻体和大藻体的梢部伤害较大,不能恢复,鼠尾藻基部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干露胁迫时,鼠尾藻以非调节性能量耗散机制为主;干露胁迫时,藻体梢部通过抗氧化酶类[(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非抗氧化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共同作用来应对胁迫,藻体基部主要是通过上调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含量抵抗胁迫。高中潮带的鼠尾藻较易处于高温、强光和干露失水叠加的胁迫状态,同时,又因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藻体各部分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鼠尾藻干露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状态,对研究鼠尾藻抵抗环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选育中的亲贝选择策略,以长岛海域栉孔扇贝浅红和棕黄两个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前耳长(X4)、绞合线长(X5)、绞合线宽(X6)6个形态性状,以及湿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壳色群体整体及其雌雄群体与重量性状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分别构建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闭壳肌重的变异系数最高(0.30);棕黄雄性群体壳宽与闭壳肌重不相关,其余群体6个形态性状与3个重量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棕黄雄性群体、棕黄雌性群体中对湿重(Y)、软体重(Z)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壳长,壳长对湿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02、0.645、0.580、0.527、0.752、0.343,壳长对软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77...  相似文献   
3.
Dmrt1 是 Dmrt 双性和 mab-3 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在生殖细胞分化和性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其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性别分化中的表达调控模式,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虾夷扇贝 Dmrt1 的序列特征; 采用半定量 PCR (RT-PCR)检测了 Dmrt1 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 ISH (in situ hybridization)揭示了 Dmrt1 在性腺发育 4 个时期(增殖期、 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中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虾夷扇贝 Dmrt1 序列包含 Dmrt 基因家族共有的 DM 结构域; 与已知物种同源序列比对后发现, 虾夷扇贝 Dmrt1 序列与欧洲大扇贝(Pecten maximus)同源性最高; 原位杂交检测到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 qRT-PCR 定量结果发现, Dmrt1 在精巢生长期和成熟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巢, 在卵巢各发育时期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且维持低水平状态。此外, 在外套膜、鳃、肾、和闭壳肌中检测到少量表达的 Dmrt1 转录本, 而在肝胰腺中未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 Dmrt1 在虾夷扇贝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与在其他动物性腺发育中的表达特征基本一致, 推测其是虾夷扇贝性别分化调控中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未进行低氧预适应的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为对照组(C组),分析了2次低氧预适应(H2组)和4次低氧预适应(H4组)的魁蚶在溶解氧(DO)约为2.0 mg/L低氧胁迫48 h内的摄食、呼吸代谢和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3组魁蚶的摄食率(IR)在胁迫初期急剧下降,后期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48 h时,H组恢复程度显著高于C组(P<0.05=;C组、H2组和H4组魁蚶的耗氧率(OR)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48 h比0 h分别提高了1.15、1.08、0.73倍;3组排氨率(NR)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至48 h时,C组、H2组和H4组分别为0 h的1.67、1.30、0.97倍;C组的氧氮比(O/N)相对平稳,H组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大。3组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酶(GSH)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预低氧组的酶活力在低氧胁迫期间变化相对平稳,应激反应小。研究表明,魁蚶经低氧预适应后再次受到低氧胁迫时,IR升高,OR降低,酶活性相对稳定,低氧预适应能提高魁蚶的耐低氧能力。本研究丰富了魁蚶低氧耐受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探讨魁蚶低氧耐受机制和创制耐低氧新种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不同离岸距离的养殖海区(由远到近分别为高区、中区、低区),研究不同海区环境对3个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品种/品系(“寻山2号”、“寻山3号”和“205”)的生长性状,如长度、宽度、厚度、鲜重和干重的影响,结合不同捻距(80.8、65.6、61.1、53.4和48.3 mm)的养殖苗绳,分析了影响海带脱苗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比研究了不同海区和苗绳捻距对养殖苗绳力学性能和老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海带品种/品系,其长度、宽度和厚度性状在不同海区表现不同,海带“寻山2号”和海带“寻山3号”在高区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状。不同品种海带的鲜重和干重均呈现为在高区较大、中区次之、低区最低,但离岸养殖对不同品种鲜重与干重的提升作用不同。无论养殖前后,特制养殖苗绳的断裂强力均显著高于传统养殖苗绳(P<0.05),养殖使用1年后,特制养殖苗绳的强力保持率为93.8%,而传统养殖苗绳仅为63.6%。捻距为61.1 mm的苗绳脱苗率较低,捻距过大(80.8 mm)或过小(≤53.4 mm)的苗绳脱苗率均显著增大。高区养殖的苗绳分子链氧化更剧烈,老化程度更高。本研究表明,离岸式养殖对不同海带品种/品系产量均有提升作用,但不同品种对不同离岸距离,尤其是离岸深水区的适应性不同;通过控制苗绳捻距可有效降低海带脱苗率;离岸水域环境下进行海带养殖,选择耐老化、捻距为61.1 mm的特制苗绳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并降低脱苗率。本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离岸式海带养殖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裂壶藻为饵料强化剂,设置不同的裂壶藻强化剂使用量及强化时间,研究其对繁育期牙鲆苗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强化密度为450个/mL,卤幼强化密度为150个/mL.当轮虫强化剂使用量为0.09 g/L,强化时间12 h,卤幼饵料强化剂使用量为0.10 g/L、强化时间20 h时,牙鲆苗种的发育、驯化情况最好,存活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通过对强化持续期的对比发现,强化饵料投喂20 d时牙鲆苗种变态存活率趋于稳定,无白化、病害发生,个体生长均匀、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糖原直接影响牡蛎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常作为评价牡蛎品质质量的重要标准。近红外光谱(NIR)模型可以实现糖原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本研究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蒽酮法、近红外技术分别获取了外套膜、鳃、闭壳肌、肝胰腺、唇瓣、性腺等6个组织及全软体部混样共909份样品的糖原含量及光谱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近江牡蛎6个组织及全软体部的糖原含量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所测样品光谱数据经一阶求导、乘法散射校正及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模型最优;所建立的7个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RC)为0.971 6~0.996 3,其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EV)及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49 0~0.990 8和0.969 4~0.996 9,且模型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的RPD值均大于2.5,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预测近江牡蛎相应组织样品的糖原含量。本研究建立的近江牡蛎糖原含量NIR分析模型,不仅丰富了牡蛎糖原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资料,还为实现近江牡蛎糖原成分的快速、准确测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近江牡蛎品质性状改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4个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0%以上);自交组的受精率略高于杂交组,但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在幼虫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大于CK组和CC组,但存活率和变态率无显著差异;在稚贝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也均大于CK组和CC组,但CC组和CK组的保苗率比KC组和KK组高.综合分析比较表明,杂交KC组的杂种优势率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长生长上均表现为正值,在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也表现为正值,杂交KC组结合了两群体的部分优良性状,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