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通过定位观测获得数据,对11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中N、P、K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作了系统研究.杉木各器官中N、P、K吸收量高低顺序为N>K>P.杉木林中N、P、K总贮量为43.054 g*m-2,其中N为25.718 g*m-2,P为2.627 g*m-2,K为14.709 g*m-2.N、P、K元素的年吸收量为7.262 g*m-2a-1;年积累量为4.837 g*m-2a-1,其中N为2.901 g*m-2a-1,P为0.295 g*m-2a-1,K为1.641 g*m-2a-1, 年归还量为2.425 g*m-2a-1,占年吸收量的33.39%.N、P、K元素的周转期分别为19 a、28.9 a、15 a,流动能力以K>N>P为序;富集率N为1.36,P为1.22,K为1.47,迁移速度以K>P>N为序.与同龄第1代杉木林相比,第2代杉木林中N、P、K元素的迁移、循环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2.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间伐前后的养分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间伐,林木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林分养分的积累量,随着林分生物量的变化而变化.间伐以前,主要营养元素在树冠生物量中积压最多.间伐以后,主要营养元素在树干生物量中积累最多。说明间伐可以增加树干的干物质积累,对提高林木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倒刺鲃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5尾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9.22%,粗脂肪质量分数1.96%,水分质量分数77.0%,灰分质量分数1.6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0.18%。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3.61%(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32.26%,占氨基酸总量的43.83%;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华倒刺鲃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胱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 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1.34,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22%(干样)。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0.87%、3.08%,比其他经济鱼类均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中华倒刺鲃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露青鱼肌肉营养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取材太湖流域无锡甘露水产公司养殖的大青鱼,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手段,对青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含肉率为71 08%,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 56%,脂肪含量为14 08%,其中70 73%为不饱和脂肪酸,18种氨基酸总量为14 9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6 07%,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5 62%,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综合评价甘露青鱼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成本低和成林容易等优点,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其经济意义、防护效能及美学价值,都是为人们所公认的。马尾松的杆材林阶段,是林木胸径和树高旺盛生长时期,立木的分化异常激烈,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个时期的立木密度,使其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对于保证林木成熟期的  相似文献   
6.
乌奴耳林业局自1999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的10a里,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林区广大职工逐步摆脱贫困,走向文明、富裕。文章从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了乌奴耳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的建设成就。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湿地松林产量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桂中丘陵区15年生的马尾松、湿地松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高于马尾松;并对两类林分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数据,采用土壤本分测值标准差、标准差检验值、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对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幼林与成熟林相比,土壤蓄水能力较弱,水源涵养能力较差,在0~30cm土层,幼林地土壤含水量低于对照地和间伐地,而变幅则高于对照地和间伐地;在较深的根系分布层.情况则相反;幼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相似性趋大,各层次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也变小,对水分的调节和缓冲能力变差;依据土壤水分测值标准差、标准差检验值.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可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水分次活跃层3个层次.并将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相对稳定期、补偿期和损耗期.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人工林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中养分元素总积累量为127383~161588kg/hm2,树干约占60%,积累速率为11146~13339kg/hm2·a,高于杉木和马尾松,归还量仅有9043~10509kg/hm2·a,其周转期长,养分循环速率低,每生产1t有机物需要上述养分元素共1319~1481kg。可见湿地松具有高养分利用率、低循环速率的循环机理,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关系,才能防止林地退化。不同密度湿地松林以密度为3200株/hm2的生产力、养分积累量和吸收量最大,其养分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