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福建是我国牡蛎养殖大省,牡蛎年产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也需要在养殖模式、产品加工流通、种质提高和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另辟思路,发掘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笔者对此提出,研制开发抗风浪牡蛎养殖装备,发展湾外养殖,拓展养殖空间;加强品种选育和单体、三倍体牡蛎培育,提高产品质量;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开展水产养殖的可能性,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对浓海水的应激免疫反应.实验用浓海水由盐度30的天然海水添加粗盐配制而成.实验组设盐度40和36两种,对照组为自然海水盐度30.分别检测凡纳滨对虾高盐度应激后0、2、6、12、24、48、96 h时的血清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凝血时间.结果表明,浓海水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凝血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如何预防神经坏死病毒(NNV)的感染,包括:1、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选择不带病毒的受精卵,并在布卵前,对育苗池、用具以及生物饵料进行严格消毒.2、保持育苗池水小生态相对稳定,使水体中益生菌成为优势种群,消耗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同时抑制水体里有害细菌的繁殖.3、进一步规范仔、稚、幼鱼期的饵料系列及其配制,保证鱼苗的营养以提高鱼苗的活力和健康水平,提高其抵抗病毒病侵袭的能力,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福建省晋江某养殖场养殖的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发病,病鱼体重3~10 g,症状为鱼体色变深,拒食,离群缓慢游动,背鳍下方局部鳞片脱落、表皮溃烂,肝脏点状发红。2011年7月从濒死病鱼肝脏、肾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命名为201107-I与201107-II,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NA 基因鉴定,这两株均为哈维氏弧菌( Vibrio harveyi )。毒性实验发现这两株菌都能引起斜带石斑鱼表皮溃烂症,其中201107-II毒性较强,被用于后续感染实验。通过肌肉注射、腹腔注射与创伤浸浴3种方式进行回归感染实验,得到3种方式对石斑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4.3×104、2.9×105和5.4×106 cfu/g鱼体重。从人工感染的石斑鱼肾脏中再次分离到该菌,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 S rRNA 基因鉴定,为同株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大观霉素、氯霉素等1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等9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13种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对石斑鱼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2016年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耐药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筛选出盐酸恩诺沙星和盐酸土霉素2种大黄鱼源假单胞菌的敏感性药物,首次在国内针对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开展早期干预治疗试验,显著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及因该病引起的死亡率,其中,又以盐酸恩诺沙星的抗菌效果更为明显。本次试验以期探索早期防治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有效方法,在降低发病率的同时,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为保障渔药减量行动、节约渔药成本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分析石斑鱼育苗新旧模式水体中菌群的分布差异性,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六批次(A1、A2、B1、B2、C1和C2)水样的菌群16S r DNA V4变异区序列,并使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分布和Alpha多样性以及物种丰度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获得用于分析的序列和OTU数为667 27/3 724(A1)、66 418/3 391(A2)、87 403/3 980(B1)、57 519/3 438(B2)、62 349/3 530(C1)和66 673/3 004(C2);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实际情况。A1、A2、B1、B2、C1和C2六个样品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 535.21/8 872.16、6 583.85/8 855.40、8 062.60/10 640.49、6 878.85/9 352.25、6 859.85/9 295.45和5 291.87/6 868.28,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5/4.72、0.04/4.77、0.04/4.69、0.04/4.74、0.05/4.45和0.08/4.06。传统模式育苗场暴发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同一时期,对两种模式育苗水体中的菌群在门、属水平分别进行单样品物种丰度、多样品物种分布和物种丰度差异性分析。在门水平,两种育苗模式育苗水体的优势菌群分布相似,但在属水平,传统模式育苗水体的优势菌群中易致病菌假单胞菌属含量显著高于新模式育苗水体。获得了暴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前后,石斑鱼育苗新旧两种模式共6批次育苗水样的细菌均匀度、丰富度和菌群结构,推测石斑鱼"生态优化及病害防控人工育苗创新模式"可能有利于抑制致病菌,富集益生菌。  相似文献   
7.
福建大黄鱼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黄鱼产业是闽东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准确把握大黄鱼生产形势,促进大黄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结合《大黄鱼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经过深入调研,总结福建省大黄鱼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质量监管、饲料研发、养殖规范、疾病预防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