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草地系统的安全健康关系到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1978-2008年天水市关山南麓地区历年畜群数及清水、张家川气象站牧草生长期历年日照时数、平均温度及降水量测量值,构建评价该地草地压力的指数模型分析该地区畜群数、草地生产潜力及草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天水市关山南麓地区畜群数随年份以1.76×104羊单位/a的速度逐年增加,草地生产潜力变化不大,草地生态压力指数以0.02/a的速度逐年上升。近5年来草地严重超载,畜群数已超过了草地的承载能力。适当限制畜群规模及扩大草地面积是未来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aacid,略写TCCA),分子式为C3C13N303,是一种新兴高效杀虫剂,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活性氯(理论值达91.5%),所以它对细菌、真菌均有抑菌和灭菌作用。TCCA的稳定性也较好,在敞口容器中存放四个月,有效氯仅下降4%。TCCA水溶液为酸性,其有效氯是以次氯酸分子的形式存在,杀菌能力比漂白粉、氯胺丁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4.
姚茹 《水产科技》1997,(3):16-18,21
甲壳类营养学研究是以喂养和化学分析开始的,但消化率研究仍然被认为是一项评价水产饵料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尽管配合饵料的化学成份是最佳的营养源,但必须能够被消化、吸收,否则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有关甲壳类饵料的消化率研究,以前曾报道饵料和蛋白质消化率受不同饵料蛋白源及受试验动物的年龄和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姚茹 《水产科技》1997,(1):30-33
光合细菌(phototrophic bacteria)是一种水圈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水田、沼泽、河川、海洋以及活性污泥和土壤中。特别是在被有机物污染了的水体中,每1克风干土就生存着10^4~10^6个这样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光能,靠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但与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性能和水质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等.经过42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体环境和草鱼的生长性能得到优化,提高养殖草鱼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同时可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添加复合芽孢杆菌效果优于单一菌.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贝类养殖过程中投放微藻、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测定生态制剂对贝类养殖环境、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显著改善了养殖水质,试验组氨态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移除率分别达到21%~38%、26%~44%、11%~25%。经过3个月的净化,试验组近江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显著下降,其增肥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贝类生态净化技术能有效地降低水中氨态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同时降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提高其增肥率,提升牡蛎品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水产品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鱼类肌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国学者已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鱼类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方法、影响鱼类品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述,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旨在为鱼类品质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姚茹 《水产科技》1998,(4):1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异军突起,仅仅十几年就形成以苗种繁育、饲料制造、成虾养殖到加工运销等设施较为配套,功能较为齐全的海水养殖龙头产业。目前全省养殖面积达2.6万公顷,年产量3.1万吨,年产值12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8年玉米试验田观测资料及同期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建立了基于玉米生长发育期温度适宜性评价光能利用率的辐热积计算方法,分析了试验年份内光照、温度的分布特征及辐热积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各组织器官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陇东玉米生长期的积温呈逐年增加趋势,太阳辐射呈逐年减少趋势。各年份间全生育期内辐热积变化不大,但出苗期~三叶期及乳熟期~成熟期的辐热积差异较大。七叶期~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及出苗期~三叶期的温度适宜性最好,太阳辐射的利用率较高;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成熟期太阳辐射利用率较低。拔节期~抽雄期的辐热积与同期叶片干物重、乳熟期~成熟期辐热积与同期茎干物重、抽雄期~乳熟期辐热积与同期穗干物重相关性均通过了信度为0.1的假设检验。这些时段的辐热积是影响玉米植株主要组成组织器官干物质累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