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激素诱导催熟、同步干导受精、溴硝丙二醇消毒、平列槽及玻璃钢环形池养殖,对5+龄的细鳞鲑进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鳞鲑在水温8~11℃下,激素诱导生殖成熟效应期为6天,发眼积温154.2~163.9℃·d,出苗积温192.8~231.2℃·d,仔鱼上浮积温332℃·d,完全平游积温373.4℃·d;受精率73%,发眼率65%,稚鱼养殖成活率91%,幼鱼养殖成活率93%;共催产330组亲鱼,获得体重0.43 g的幼鱼33万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瓦氏雅罗鱼对盐碱水体的适应性,在吉林西部盐碱水体三王湖中移入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通过对其生长、食性和生态位的研究,分析其对三王湖的适应情况,并与吉林东部老龙口水库的瓦氏雅罗鱼野生群体相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生长均属于非等速生长类型中的正异速增长,肥满度指数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17对微卫星分子标记,以黑龙江野鲤(HLJL)作为阳性对照、建鲤(JL)作为阴性对照,对2批采自鸭绿江的鲤鱼(YL1,YL2)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对其杂合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通过对鸭绿江野生鲤鱼现存群体的种质鉴定,了解鸭绿江鲤鱼的遗传结构特征、种群历史,为其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较为准确的相关信息和依据.试...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卫星法,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吉林省图们江支流红旗河流域、吉林省白山市鸭绿江流域及吉林省图们江支流密江流域随机采集的94尾细鳞鱼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4个不同流域细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及其亲缘关系。结果显示,4个群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47个,各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541~2.414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849~0.518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488~0.5003,4个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320~0.4704。亲缘关系分析显示,红旗河流域群体与密江流域群体遗传距离最小(0.0954),亲缘关系最近。松花江流域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间相似指数在0.7112以上,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措施,以期为水产养殖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残留、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进行鸭绿江茴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通过采取激素诱导催熟、同步干导授精、溴硝丙二醇消毒等方法,对采捕的天然2+龄鸭绿江茴鱼进行了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并采取适当的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采用平列槽及水泥池进行了稚鱼和幼鱼培育。试验结果,鸭绿江茴鱼在水温8~11 ℃条件下,激素诱导生殖成熟效应期为7 d,发眼积温111.8~120.8 ℃·d,出苗积温175.1~220.8 ℃·d,仔鱼上浮积温238.5 ℃·d,完全平游积温265.8 ℃·d;受精率66%,发眼率70%,出苗率80%,稚鱼养殖成活率82%,幼鱼养殖成活率86%;获得体质量1.3 g的幼鱼17万尾。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护野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优良的种质资源,修复和增加天然水域野鲤的资源量,进行了野鲤人工增殖放流研究。自2009年至2012年,共采捕野鲤亲鱼3批,每批随机抽取30尾进行生物学及遗传学鉴定。对经过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为野鲤的亲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微卫星引物17对,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PCR结果,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出4个群体的微卫星座位分析检测值。检测结果显示,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44 1~0.656 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36 2~0.656 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18 2~3.012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72 8~0.588 5,群体间相似系数在0.874 7以上,说明这几个群体属于高度多态,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野鲤(HLJL)与鸭绿江野鲤(YL1)、牡丹江大山水库野鲤(YL2)的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选取与HLJL亲缘关系最近的群体进行亲鱼培育,至2012年已形成全人工繁殖群体。2009~2012年共培育可放流野鲤鱼苗825万尾。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图们江大麻哈鱼亲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是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和图们江水域。为保护大麻哈鱼种质资源,恢复图们江流域野外种群数量,该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技术,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355尾回捕子代和91尾繁殖亲本开展了亲子关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等位基因数(N_a)201个,观测杂合度(H_o)为0.617~0.895,平均0.744;期望杂合度(H_e)为0.676~0.909,平均0.824;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8~0.900,平均0.805。利用Cervus 3.0软件计算10个微卫星座位的累积非亲排除率(CEP)达99.95%。5个回捕样本与繁殖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确定为增殖放流的大麻哈鱼。该研究成功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明确回捕大麻哈鱼归属地,为巩固中国鱼源国地位提供有力证据,同时为评估大麻哈鱼的增殖放流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哲罗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激素诱导催产、同步干导授精、溴硝丙二醇消毒等方法,对6+龄的哲罗鱼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并采取适当的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采用平列槽及玻璃钢环形池进行了仔稚鱼和幼鱼培育。试验结果,哲罗鱼在水温8~11℃下,激素诱导生殖成熟效应期为6 d,发眼积温168.9~180.0℃·d,出苗积温227.8~277.2℃·d,仔鱼上浮积温345.6℃·d,完全平游积温455.1℃·d;受精率79%,发眼率65%,出苗率80%,稚鱼培育成活率88%,幼鱼培育成活率90%;试验共催产19组亲鱼,最终获得体质量0.5 g的幼鱼10.3万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冷山泉水养殖斑点鳟鲑,在养殖水温7.5℃~11.5℃、放养密度16尾(2.6kg)/m2条件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历经273d养殖,体重从165.3g增至1 890g,增重10.4倍,特定生长率(SGR)0.89%,成活率93%,饲料转化率1.1,单位面积产量27.9kg/m2,单位效益1 382元/m2,投入产出比1∶3.43。初步摸索出东北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斑点鳟鲑模式,为今后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