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我国膳食无机砷致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模型。方法 首先确立膳食无机砷导致的不同健康危害终点。根据我国人群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分别采用风险评估法和反事实分析法计算膳食无机砷暴露致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归因发病率、死亡率,结合疾病的伤残权重及病程等特点,构建膳食无机砷暴露致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模型。结果 人群终身持续经膳食暴露于1.41 μg/(kg?d)无机砷时,引起皮肤癌、膀胱癌和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0.135%、0.010%以及0.034%,死亡率分别为0.015%、0.004%以及0.138%。人群终身持续经膳食暴露于1 μg/(kg?d)无机砷时,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0.082%、0.025%。结论 疾病模型可用于计算食品污染物导致的疾病负担,对食品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类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多种物质,以及混合物共存可能诱导联合毒性效应的现实,混合物联合暴露风险评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依据各自提出的评估指南开展风险评估,其评估结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混合物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和框架,探讨构建我国食品中混合物联合作用风险评估体系和框架。  相似文献   
3.
中兴矿1205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晟 《中国煤炭》2012,38(8):65-68
中兴矿1205工作面是汾西矿业集团首个沿空留巷试验工作面,根据中兴矿的地质条件,确定了该工作面掘进期间巷道支护参数.在回采中,通过充填及加固留巷墙体顶板、留巷内辅助加强支护等措施以控制沿空留巷围岩.经矿压监测分析,围岩控制达到要求,不仅成功留巷,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日前卫生部执法监督司司长赵同刚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五大问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小麦及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AFs)、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T-2毒素(T2)、HT-2毒素(HT2)、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菌素(FBs)、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腾毒素(TEN)及交链孢菌酮酸(TeA)等真菌毒素的全球污染情况进行Meta分析。方法 数据主要来自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结果 通过文献筛选,共纳入69篇文献22 308个样本。小麦及小麦粉中以上真菌毒素的全球总体污染率为58%(95%CI:51%~66%),其中,TeA为99%、TEN为88%、DON为85%、AFs为57%、ZEN为42%、T2为39%、AOH为30%、AME为29%、NIV为28%、HT2为25%、OTA为21%及FBs为16%;小麦及小麦粉中真菌毒素的全球总体污染水平为32.80 μg/kg(95%CI:24.96~43.10 μg/kg),DON在小麦及小麦粉中的含量最高,为317.53 μg/kg,其次为TeA 117.37 μg/kg及FBs 45.09 μg/kg。DON-ZEN组合的污染率分别为11.0%、14.0%及26.7%,TeA-TEN组合为16.2%,TeA-TEN-AME组合为14.3%和TeA-TEN-AOH-AME组合为19.5%。结论 小麦及小麦粉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真菌毒素污染特征,且小麦及小麦粉中一种以上真菌毒素共污染率较高,在进行联合暴露评估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餐馆就餐人群调味品消费状况,为评估调味品中危害因素和营养素的暴露风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称重法加三日记账法,调查北京、重庆、辽宁、山东、广东、江苏、陕西7个省/市126家餐馆的调味品使用量,同时记录每家餐馆每日就餐人次数,得到各类调味品每人次消费量。结果 我国餐馆就餐人群每人次调味品的消费量中位数为:盐及代盐制品3.52 g、鲜味剂和助鲜剂1.33 g、醋3.63 g、酱油5.18 g、酱及酱制品1.78 g、料酒及制品0.25 g、香辛料类1.54 g、复合调味料3.64 g、其他调味料0.00 g;各省市餐馆就餐人群的调味品消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个省/市中,广东省盐及代盐制品、鲜味剂和助鲜剂、其他调味料每人次消费量最高,辽宁省醋、酱油、料酒及制品每人次消费量最高,重庆市香辛料类、复合调味料每人次消费量最高,陕西省酱及酱制品每人次消费量最高;大城市/主城区和县城/郊区各类调味品每人次消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及代盐制品、鲜味剂和助鲜剂、醋、香辛料类、复合调味料呈现出大城市/主城区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县城/郊区,而酱油、酱及酱制品、料酒及制品、其他调味料则呈现出县城/郊区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大城市/主城区;不同规模的餐馆各类调味品每人次消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及代盐制品、鲜味剂和助鲜剂、醋、料酒及制品、其他调味料呈现出中型餐馆每人次消费量均高于大型、小型餐馆(P<0.05),酱油、复合调味料则呈现出小型餐馆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大型、中型餐馆(P<0.05),酱及酱制品、香辛料类调味品大型餐馆每人次消费量高于小型、中型餐馆(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多种调味品消费量呈弱正相关关系。结论 我国餐馆就餐人群的调味品消费量较高,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需综合考虑家庭就餐和餐馆就餐通过调味品摄入危害因素和营养素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估算长期经大米摄入的镉暴露水平为例,比较食品污染物暴露评估过程中常用的3种统计模型,即观测个体均数(OIM)模型、贝塔二项正态分布(BBN)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以大米、镉、膳食等为中文关键词,Rice、Food和Cadmium等为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我国大米中镉浓度的文献,并结合一项中国营养调查中3 d 24 h膳食调查获得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分别采用上述3种模型,估算我国居民及各年龄性别组人群长期经大米摄入镉的暴露水平。结果 全人群OIM模型显示我国人群经大米导致的镉暴露量第2.5~97.5百分位数(P2.5~P97.5)为0.081~0.576 μg/(kg·BW·d),非参数模型的结果为0.081~0.573 μg/(kg·BW·d),BBN模型结果为0.104~0.611 μg/(kg·BW·d)。不同人群中OIM模型、非参数模型与BBN模型估算的镉暴露水平的平均值相近,其中全人群中3种模型均值分别为0.278、0.277和0.278 μg/(kg·BW·d)。结论 在原始数据充足的条件下,非参数模型与OIM模型评估结果近似,而BBN模型可以通过扣除个体内消费频率差异,对经食品污染物的暴露评估结果更保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我国居民经大米摄入无机砷的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 CNKI等数据库中2001—2020年发表文献中关于我国大米无机砷含量数据,结合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采用半参数蒙特卡罗模拟法估计我国居民经大米的无机砷摄入量水平;采用目标风险系数法、终生癌症风险法对居民经大米摄入无机砷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我国各地大米中无机砷含量范围为0.038~0.1 mg/kg。我国居民经大米的无机砷暴露平均水平整体呈现出南方高于北方的特点(P<0.05),尤其是南方的江西[1.00、0.59、0.48 μg/(kg·BW·d)]、湖南[0.58、0.39、0.38 μg/(kg·BW·d)]、广西[0.57、0.40、0.34 μg/(kg·BW·d)]等省及自治区暴露水平较高。对各省、市及自治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大米高消费人群的无机砷暴露可能有健康风险,其中以江西、湖南等省份的2~17岁居民中大米高消费人群(P95)的风险较高。各省、市及自治区THQ值范围为0.08~6.96,LCR值范围为0.38× 10-4~3.13× 10-3。结论 经大米摄入无机砷对我国居民中的大米高消费人群可能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柑橘检测算法准确率低、模型参数量大、检测实时性差、不适用移动采摘设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轻量模型YOLO-DoC的柑橘检测方法。引入Bottleneck结构的ShuffleNetV2网络作为YOLOv5骨干网络模型,构造轻量化网络。同时加入无参型SimAM注意力机制提高复杂环境下对目标的识别精度。为了提高检测网络对于目标果实的边界框定位精度,通过引入Alpha-IoU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的方法来获取目标的边界框。实验显示,YOLO-DoC模型的P(precision)值和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值分别为98.8%和99.1%,参数量缩减为YOLOv5网络的1/7,模型的大小为2.8 MB。改进后的模型相比于原网络模型具有识别速度快、定位准度高以及占用内存少的优势,在满足精准采摘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提高采摘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我国高氯酸盐污染重点和非重点地区膳食中高氯酸盐的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我国食品中高氯酸盐的含量数据,利用2015年中国总膳食研究数据,概率评估两类地区各年龄组居民膳食中高氯酸盐暴露风险。结果 茶叶(175.54 μg/kg)中高氯酸盐平均含量最高,蔬菜是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高氯酸盐的重要食品类别(贡献率为79.40%)。分别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设定的暂定最大每日容许摄入量(PMTDI)(10 μg/kg?BW)和我国学者暂定每日容许摄入量(tTDI)(0.7 μg/kg?BW)相比,99%居民膳食中高氯酸盐暴露量低于PMTDI,但在两类地区各有4.96%和26.57%居民的高氯酸盐膳食暴露量超过tTDI;在饮茶人群中,95%居民膳食中高氯酸盐暴露量低于PMTDI,而在两地区各有57.47%和77.94%的饮茶人群膳食高氯酸盐暴露量超过tTDI。结论 我国居民经膳食摄入高氯酸盐暴露风险总体较低,但存在一些重点地区因局部高污染等因素导致暴露风险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