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液作为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电解液中水,游离酸的含量对电池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取样方法决定样品检测指标的代表性,本文实验了两种电解液的取样方法,从而选出最优的密闭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内辊式高压型煤机上将一种印度尼西亚褐煤压制成高强度的无黏结剂型煤,对其比表面积、孔容积和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测定了型煤的相对着火温度和绝热氧化升温速率,研究了其热解和燃烧行为特性.结果表明,印尼褐煤在干燥和高压成型过程中,发生了孔的收缩和崩塌,特别是微孔收缩程度要更大一些;干燥和成型过程中有羟基、羰基和羧基含氧官能团的分解;经过提质处理后,褐煤的自燃着火倾向降低,热解和燃烧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空气和过热蒸汽干燥对褐煤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影响,在流化床干燥器中对褐煤进行干燥,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原煤和干燥后样品的化学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并通过热重分析(TGA)实验对比了不同干燥方式褐煤的热解特征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褐煤在空气和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逐渐失去羧基和羰基含氧官能团,当温度高于135℃时,空气中干燥的褐煤发生表面氧化反应,而在蒸汽中干燥的褐煤,温度达到160℃仍没有发生氧化反应.干燥后的褐煤与原煤相比,活化能增加,反应活性降低.相同温度下,过热蒸汽干燥后褐煤的活性大于空气干燥后褐煤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4种阴离子型添加剂对神华6号褐煤和印尼褐煤所制水煤浆的成浆浓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不同添加剂后,两种褐煤的最大成浆浓度仍较低,且浆体表观粘度随浆体浓度增大而增大。当表观粘度为1 000 mPa·s时,印尼褐煤最大成浆浓度为51.76%,神华6号褐煤最大成浆浓度为57.51%。  相似文献   
5.
中国褐煤储量丰富,但较高水分极大地限制了其开采和利用,对其进行脱水提质是解决褐煤高效利用的关键。通过热重分析仪(TGA)对HL和YN的不同粒径褐煤,分别在50,80和110℃等温干燥2h。结果表明:在每个干燥温度下煤样都能达到恒重,随着温度的升高煤样总失重增加,说明煤中水分与煤表面之间具有不同的结合强度;随着水分的降低,水分蒸发所需能量增加,煤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其中包括氢键和微孔对水的束缚力。粒径0.250~0.150mm、水分26.61%的HL褐煤在50c(二干燥后,水分降至6.96%,此时水分以分子层水的形式存在;干燥温度升至110℃时,煤中水分并未明显降低,说明煤中官能团与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对水分有强烈的吸附作用。HL褐煤50℃干燥后,0.150~0.074mm和0.074~0.038mm煤样残留水分分别为6.52%和3.93%,均低于0.250~0.150mm煤样的6.96%,说明0.250~0.150mm煤样中不能脱除的残留水是孔隙水,被禁锢在狭小空间内。  相似文献   
6.
7.
实验研究了呼伦贝尔褐煤和印尼褐煤的成型特性,分析了成型压强、粒径配比、水分、氧化、褐煤煤种等因素对型煤强度的影响,型煤强度随成型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煤种最佳粒径配比不同,最佳水分范围为12%15%,氧化煤制型煤的强度高于原煤。  相似文献   
8.
对干熄焦装置在热回收焦炉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焦块粒度增加,熄焦时间延长。借助AspenPlus软件中的换热模块对干熄炉内高温焦炭与循环气体的换热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工业运行数据基本吻合。借助Aspen Plus软件中的灵敏度分析工具,研究了排焦量、循环气体量对锅炉入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为防止锅炉入口温度过高烧损锅炉管、耐火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少排焦量、增加循环气体量。  相似文献   
9.
以粉煤灰和石墨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合成出不同结构形式的β-Sialon材料.以XRD,SEM,EDS等手段,研究了碳含量,合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合成产物中β-Sialon中z值的影响,并分析了β-Sialon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试样中碳过量50%,在1420℃下保温4h以上,β-Sialon相均以Si4Al2O2N6(z=2)和Si3Al3O3N5(z=3)共同存在,保温时间的延长导致了Si4Al2O2N6的相对含量增加,Si3Al3O3N5有所减少;当试样中碳过量10%,并在1420℃保温6h时,合成样品中 β-Sialon相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i5AlON7(z=1);当碳过量50%,在1400℃和1450℃下保温6h时,以上三种z值的β-Sialon相可共同形成.β-Sialon的微观形貌以杆状晶须为主,其在反应初期主要为串珠状晶须,随着氮化反应的进行,β-Sialon杆状晶须逐渐形成,其主要相组成为Si4Al2O2N6和Si3 Al3O3N5.  相似文献   
10.
基于XRD、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成分分析等不同测试方法,比较了不同大小的粉煤灰颗粒的物化性质和微观形貌特征。以不同颗粒大小的粉煤灰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铁铈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以此研究粉煤灰作为高温煤气脱硫剂载体的可行性。在600℃的硫化实验表明,粉煤灰作为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载体,不仅能有效提高脱硫剂的脱硫精度和其硫化再生后的机械强度,且粉煤灰自身也有一定的脱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