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消费理念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私人订制、小批量消费越成为消费主流,在三公消费低迷、酒驾禁酒令的时代,白酒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白酒行业要发展、白酒企业要复苏,必须顺应网络时代潮流,分析时代特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才能立足发展。引用先进的ERP信息集成系统,采取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技术,灵活的用人机制、合作共赢的动态联盟、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将指导白酒企业走出市场低迷,迎来白酒市场的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3.
饮酒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越来越成为餐桌上不离的朋友,商业财富的佐料;伴随着一个个啤酒肚、酒精性肝病等疾病的出现,人们把健康和饮酒问题提到日常生活中来,饮酒究竟与健康的关系怎样?我们还敢喝酒吗?带着如此的疑问,本文从医学角度、生物化学方面入手,从分子水平研究探讨两者的关系,引导人们从健康出发,认识两者的关系,适量饮酒,讲究"度",喝好酒、喝健康酒,喝出健康,做一个理智的健康饮酒者。  相似文献   
4.
汾酒大曲发酵过程微生物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汾酒大曲微生物在制曲过程的消长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并利用现代分子生态学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跟踪尝试.试验表明,酵母菌的数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霉菌的数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细菌在大曲发酵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略有上升,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汾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汾酒酿造过程中分离到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汾酒生产条件进行了纯种发酵试验,采用气相与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主要代谢产物。初筛结果发现,主要代谢产物包括乙醛、乙醇、乙酸乙酯、乳酸和乙酸等。依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选出相应高产菌株进行了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发酵试验,确定了30株与主要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毕赤氏酵母属、卵胞酵母属、酵母菌属、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等。本文研究结果为探索汾酒酿造机理和优化酿造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不同酒龄基酒的质量控制对生产优质白酒至关重要,传统分析方法不能提供一个准确的标准来鉴别不同酒龄的基酒.本文运用三级红外宏观指纹图谱法鉴别不同酒龄的汾酒,同时得到其指纹特征.在一维红外谱图上,不同酒龄基酒最主要的区别是在1597 cm-1和1727 cm-1附近峰强和峰位的不同;在二阶导数谱上,在1200~1800 cm-1范围内,不同酒龄基酒的酸酯特征吸收峰呈现明显规律性;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上,不同年份基酒的自动峰和交叉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红曲霉酯化酶催化合成乳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自汾酒大曲中分离获得的产酯能力较高的红曲霉菌株,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酯化酶活性为检测指标,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质量配比为麸皮:水=1:1;最佳发酵条件为:红曲霉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为30℃,发酵4 d,制得酯化酶酶制剂。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其酯化酶的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催化条件为:乙醇和乳酸的摩尔比为6,加酶量1.5%,反应时间60h,反应温度30℃,乳酸乙酯生成量可达到3.38 g/L。  相似文献   
8.
汾酒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利用PCR-DGGE技术快速有效地评价汾酒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品温最低的清茬曲含有的条带最多(10条),后火曲次之,品温最高的红心曲舍有的条带最少.清茬曲和红心曲间迁移位置不一致的条带达8条.在培养工艺中,品温控制的高低对3种汾酒大曲中细菌的种类多少和数量大小的影响较大.通过优势条带切胶鉴定,得知汾酒大曲中的细菌组成包括Enterococcus、Bacillus、Lactobacillus、Acinetobacter、Agrococcus,其中Enterococcus和Bacillus为优势类群.同时,还发现了5个不可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bacterium),丰富了酿酒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汾型大曲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3种典型汾型大曲为样品,对传统的大曲质量指标和近年来新提出的大曲质量指标以及其他相关质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水分、酸度、淀粉含量、曲块容重这4项理化指标测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生化指标中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生香力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发酵力测定的重复性较差;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测定时的准确性较差.对大曲中主要微生物类群计数,得到了3种大曲的曲心曲皮的细菌、霉菌、酵母、放线菌总数,初步确定了大曲中各类微生物的分布.进一步对大曲中的3种主要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进行计数,得到了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结果讨论 (一) 大(米查)酒与二(米查)酒存在着组成上的区别: 1.醛类物质最具有代表性,由表3统计结果看,一般二(米查)酒中的乙醛含量均在30mg/100ml以上,而大(米查)酒只有20mg/100ml以下的含量,其衍生物乙缩醛同样是大(米查) 酒高于二(米查)酒,大(米查)含量在25mg/100m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