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概述了玉米深加工中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情况、限量标准、检测方法,并深入探讨了毒素降解方法。以期为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生产及养殖企业解决真菌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将瘢痕组35例和对照组(非瘢痕组)35例临床表现进行对比,进行观察。结果瘢痕组患者并发症的概率远高于对照组,瘢痕组围产儿早产和窒息的概率也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力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能有效避免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树龄及采摘时间对高州油茶经济指标及其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树龄与采摘时间对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品质的影响,对不同树龄(11年、9年、7年)与不同采摘时间(10月20日和11月9日)的果实重量、茶籽千粒重、茶籽得率、籽仁得率和出油率等经济指标,以及籽仁和茶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迟,高州油茶的茶籽与籽仁得率、出油率等经济指标和籽仁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且高树龄的果实重量、茶籽得率等指标均比低树龄的有较大的增加,但在籽仁的主要成分的含量上则无显著优势。此外,树龄和采摘时间对其茶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黄豆、黑豆、豌豆、绿豆和红豆5种常见食用豆类为基质,以高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且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发酵菌株,进行红曲菌固态发酵,并对红曲菌MS-1在不同豆类中的发酵进程、淀粉酶与蛋白酶的酶活、发酵产物色价、莫纳可林K的含量,以及色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豌豆、绿豆、红豆比黄豆和黑豆更适合红曲菌的生长,发酵过程中淀粉酶与蛋白酶的产生、莫纳可林K和色素的积累,以及色素组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豌豆的色价和莫纳可林K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46.12 U/g(干基)和5.05 mg/g(干基),适合作为高色价和高莫纳可林K红曲的生产基质。  相似文献   
5.
冯鹏  陈晓园  周娜娜  张宏嘉 《当代化工》2017,(11):2243-2247
合成胶乳表面施胶剂是常用的表面施胶剂,但是近年来合成胶乳的价格不断上升,给企业的成本带来巨大的压力。而生物胶乳作为环保型胶乳,又具备合成胶乳的功能,研究生物胶乳代替部分合成胶乳,有良好的前景。以丁苯胶乳、生物胶乳为原料,从胶乳配比、纳米粒子含量、分散速度、分散转速等方面着手,以抗张强度、平滑度、施胶度、白度为指标,得出了表面施胶液的最佳方案,即丁苯胶乳/生物胶乳为80∶20,纳米碳酸钙含量为8%,分散时间为80 min,分散转速为3 000 r/min。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表面施胶,纸张的施胶度可以提高10.74,并且抗张指数可以提高32.2%,平滑度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比例的红曲米和茯苓添加至馒头中,对其色度、质构和感官特性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红曲茯苓馒头制作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添加红曲米粉后,随着红曲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馒头L*值和白度值逐渐降低;a*值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当添加量为0.5%时b*值最大,馒头比容、结构、弹韧性等方面无明显变化。添加茯苓粉后,馒头的回复性、内聚性、弹性逐渐降低。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馒头的比容逐渐增大,感官评分先增大后降低。最终由正交试验确定茯苓红曲保健馒头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红曲米粉0.3%,茯苓粉10%,加水量95%,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馒头比容为1.8×10-3 m3/kg,外观、色泽、结构、弹韧性、黏性评分均较高,且具有茯苓独特的香味,感官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企业对白酒中多种风味物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的需求,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2-乙基丁酸为内标物,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检测白酒中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CP-WAX57CB色谱柱(50 m×0.25 mm×0.20 μm),载气为高纯氮气(N2),流速1.0 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标准品比对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50种风味物质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检出限在0.34~25.62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06%~106.30%之间。该方法简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满足白酒中风味物质检测的要求,可用于白酒中50种风味物质含量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白酒生产过程动态监测是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检测过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适应新时代产业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控制及过程管理要求,寻求高效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迫切。文章综述了目前白酒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从原辅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多个过程介绍其应用情况,旨在为白酒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和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帮助,为白酒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