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具有寄生晶闸管。当电流密度超过某个特定的电流密度时可能会发生闭锁。为了增加闩锁电流密度,提出了一种在P基极上具有浮动SiO_2掺杂埋层的新型IGBT。通过浮置的SiO_2掺杂埋层,使N+发射极下面流动的空穴电流显着减小。因此,触发寄生晶闸管闩锁所需的电流密度增加。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IGBT相比,在不影响输出和开关特性的情况下,所提出的IGBT可以将闩锁电流密度提高10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武千钧  樊伟  陈华磊 《啤酒科技》2006,(10):13-14,17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啤酒中的苯含量,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μg/L。变异系数3.9%,回收率91%.检测了77种国产啤酒样品,71个样品未检出;6个样品检出了苯.其含量范围从1.9~7.1μg/L.检测国内市场销售的7种进口啤酒,均未检出苯。虽然所有啤酒的苯含量都没有超过10μg/L(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的限量标准),但个别样品较高的苯含量表明,建立食品级二氧化碳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陈华磊  李梅  武千钧 《啤酒科技》2005,8(6):24-25,28
前言N-亚硝基二甲胺(NDMA)同大多数 N-亚硝基化合物一样属强致癌物,啤酒生产中主要来源于麦芽。1965年,Magee 等最先报道了 N-亚硝基二甲胺的致癌活性。由于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很多国家都有限量规定。美国 FDA 法规限量:麦芽<10ug/kg,啤酒<5.0ug/kg;我国国标 GB2758-1981规定的限量:啤酒<3μg/L。德国科学家于1978年首  相似文献   
4.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乙醛、二甲基硫、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等9种主要的风味化合物,并应用于啤酒生产中进行定量分析和风味评价,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华磊 《啤酒科技》2014,(12):13-15
硫醇,含巯基(SH)的化合物.啤酒中的单一官能团硫醇,如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等,都具有类似于臭鸡蛋味的负面的刺激性气味.而多官能团硫醇则根据官能团的不同,而存在风味上的差异.最为熟悉的多官能团硫醇是3-甲基-2-丁烯-1-硫醇(MBT),该化合物是啤酒中日光臭异味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是通过酒花中的异α酸在经过紫外波长(355至440hm)照射,并由核黄素催化发生光化学降解,使其侧链断裂并与含硫氨基酸结合形成.其风味特征是典型的“臭鼬味”,阈值仅为2-7ng/L.成品啤酒暴露在日光下短时间就会产生此物质,对酒体风味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酿酒师们都极力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其产生[1].  相似文献   
6.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鉴定Lager啤酒中挥发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法及随机森林分类(random forest classifier,RFC)法区分3 种品牌的Lager啤酒的风味差异。使用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室温固相微萃取5 min,然后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解吸,并通过色谱分离进行啤酒挥发物分析。在被鉴定的风味化合物中,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是区分Lager啤酒品牌的关键性风味物质。在建立的PLS-DA与RFC模型中上述组分对啤酒风味差异的贡献较大,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均达到100%,此策略对基于风味的啤酒分类方法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华磊  郝俊光  闫鹏 《啤酒科技》2011,(1):14-16,18
啤酒中的游离脂肪酸来自原料,在制麦和糖化阶段大量产生,对酵母的新陈代谢、啤酒的感官、泡沫稳定性和酒体喷涌都起到重要作用.发酵参数如温度、通风、接种率、酵母菌株、OG、麦汁成分及pH、CO2含量都对啤酒中脂肪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游离脂肪酸是啤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它不仅是成品酒的重要风味组成之一,也影响酵母的发酵性能,尤其是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过多会损害啤酒泡沫和风味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麦芽和啤酒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亚硝基化合物属强致癌物质,有挥发性N-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非挥发性N-亚硝基化合物(ATNC)两种。啤酒中的NDMA主要来源于麦芽,在制麦工艺过程中形成;ATNC主要由微生物的硝酸还原反应产生。啤酒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有热能分析仪法、气相色谱法和HPLC法。(孙悟)  相似文献   
10.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甲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磊  闫鹏  李梅 《啤酒科技》2005,(5):45-45,47
甲醇,俗称“木精”,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液体,可以无限溶于酒精和水中。酒中的甲醇,是原料中含有果胶质经水解及发酵而成的。用果胶质较多的原料酿酒,成品酒中甲醇的含量会增加。用一般原料酿酒,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甲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