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 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的比较,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 方法 实验分2 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59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43 例, 女16 例, 平均年龄60 ±9岁;稳定性心绞痛组:50 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男38例, 女12 例, 平均年龄62 ±10 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的偏心性、线状夹层、低回声血栓、无回声暗区及斑点状回声物质等形态特征。 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性及钙化无显著性差异, 但低回声血栓(急性心肌梗死组15 % vs 稳定性心绞痛组0 %), 线状夹层(37 %vs 4 %), 无回声暗区(31 %vs 0 %), 斑点状回声物质(90 %vs 0 %) 急性心肌梗死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 结论 低回声血栓, 线状夹层, 无回声暗区, 斑点状回声物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的形态特征, 可以证实斑块破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积累5-甲基四氢叶酸双抗突变株的选育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积累5-甲基四氢叶酸(5-MTHF)的双重药物抗性高产突变株,探讨发酵时间和温度对叶酸积累形式的影响。方法紫外线和EMS联合诱变;磺胺、甲氨蝶呤药物培养基筛选菌株;单因素实验检测发酵条件对叶酸积累形式的影响;HPLC检测叶酸含量和存在形式。结果获得稳定性良好的抗性突变株,其叶酸产量是原始菌株的2.2倍。适合5-MTHF积累的发酵时间为16 h,积累量为68.94μg/g干菌。结论抗性突变株能提高菌株产叶酸能力,5-MTHF含量受发酵时间影响大,而发酵温度对产物形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选育积累5-甲基四氢叶酸(5-MTHF)的双重药物抗性高产突变株,探讨发酵时间和温度对叶酸积累形式的影响.方法 紫外线和EMS联合诱变;磺胺、甲氨蝶呤药物培养基筛选菌株;单因素实验检测发酵条件对叶酸积累形式的影响;HPLC检测叶酸含量和存在形式.结果 获得稳定性良好的抗性突变株,其叶酸产量是原始菌株的2.2倍.适合5-MTHF积累的发酵时间为16 h,积累量为68.94 μg/g干菌.结论 抗性突变株能提高菌株产叶酸能力,5-MTHF含量受发酵时间影响大,而发酵温度对产物形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一站式"手术方式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运用和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121例,平均年龄(56±12)岁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8例合并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其中15例同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一站式"手术。先在常规局麻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再在全麻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 121例Stanford B型AD患者均成功植入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完全覆盖夹层破口。15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支架完全覆盖病变,术后即刻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术后3例脑梗塞,4例死亡。平均术后(15±9)天出院。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10.67±2.65)个月,117例患者均健康生存,无脏器功能不全。结论运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一站式"手术,简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程序,提高手术精确性,减少手术周期,加快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