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木脂素类、糖苷类等。研究发现香樟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杀虫、止痛、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在食品、化工、医药及香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文针对香樟分析鉴定出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及成分与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得不够系统的现状,对国内外2006~2018年有关香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香樟的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香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肉桂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桂叶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叶,是肉桂种植加工产业中常见的副产物之一。肉桂叶是工业上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油的原料,提取残渣通常仅作为锅炉燃料处理,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成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肉桂叶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桂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微生物菌株还原肉桂醛的还原产物及还原途径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稀释涂布、平板划线等方法筛选出菌株XJ33,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还原肉桂醛的产物进行表征,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优化其还原反应条件。结果:从桂油厂厂区土壤中筛选到的微生物菌株XJ33对肉桂醛具有显著的还原能力,该菌株被鉴定为印度毛霉菌(Mucor indicus),并命名为Mucor indicus XJ33。XJ33还原肉桂醛的最优工艺为:缓冲溶液pH为8.0、湿菌体质量浓度为80 g·L~(-1)、葡萄糖为辅助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1)、底物质量浓度为2.620 g·L~(-1)。在此条件下,30℃摇床反应72 h,3-苯丙醇的得率为85%,转化液中3-苯丙醇的质量浓度可达2.3 g·L~(-1)。结论:Mucor XJ33催化肉桂醛的还原途径是先选择性还原生成中间产物肉桂醇,再将肉桂醇还原生成3-苯丙醇。两步反应连续进行,无需额外添加还原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肉桂叶挥发油主要成分肉桂醛的含量及其抑菌活性作为衡量肉桂叶挥发油品质的两个指标,比较不同采收月份肉桂叶出油率及挥发油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比较分析其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评价各肉桂叶挥发油对常见的3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10月份采收的肉桂叶挥发油含量最高(1.51%),6月份采收的肉桂叶挥发油含量最低(0.42%)。12份肉桂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组分,共有组分为反式肉桂醛(21.37%~86.46%)、邻甲氧基肉桂醛(1.08%~12.46%)、苯甲醛(0.16%~2.40%)、顺式肉桂醛(0.18%~0.82%)。除7月份采收的肉桂叶挥发油外,反式肉桂醛均为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7月肉桂叶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为乙酸肉桂酯(47.06%)。12份肉桂叶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弱。其中5月采收的肉桂叶挥发油对3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最好。结论:肉桂叶的采收月份宜在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