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戴着普通的太阳镜驾车时因挡风玻璃的反光、刺眼的光线影响视线而无法安全地驾驶,钓鱼时因水面波光粼粼而无法看清浮标及水中的鱼儿;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算配到一副好眼镜?这是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屈光不正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所谓“好眼镜”的含义主要包括这副眼镜的内在质量及所能达到的效果都好这两层意思。眼镜的“内在质量好”就是指它的光学质量达到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如:镜片的顶焦度(屈光度)允差,光学中心水平距偏差、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及柱镜轴位允差等等。而“所能达到的效果好”是指定配的眼镜必须适应于某一特定的  相似文献   
3.
1光致变色镜片的演变 说起光致变色镜片,大家都不陌生,随着环境光线的强弱或紫外线的强弱,光致变色镜片的颜色或色泽会发生变化。作为眼镜镜片大家族的一员,它以独有的性能稳居镜片的“上流阶层”。  相似文献   
4.
近日漫步街头,发现眼镜店门前多有“电脑验光,立等可取”等字样以招来顾客,其实电脑只是现代科技向人们提供的一种新的验光工具,它使人们多了一种验光手段,当然,能够采用电脑验光,无疑是一种观念的进步,也是一种现代化的体现,但是电脑毕竟只是一种由人制造并由人操作使用的验光仪器,由于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制造出能完全消解人眼调节的电脑,因此,电脑所提供的屈光数据与被检眼的屈光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误差在青少年身上表现较为突出(当然不同型号的电脑所产生的误差大小也不  相似文献   
5.
影响验光准确性的四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光不正患者到眼镜店去,总希望验光师能给他(她)带来一片光明,一个清晰的世界,而这也就是专业眼镜店能够生存并发展下去的根本原因。如果从这点出发,是否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能够验出一副使屈光不正患者愿意经常佩戴的、并能给他(她)带来光明、清晰的眼镜的光,就算是验出了一个好光、一个准确的光。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将影响验光质量诸因素减到最小。 根据实践经验,影响验光质量即验光准确性的因  相似文献   
6.
⒈为什么近视度数会越戴越深?⒉为什么同样是-2.00DS的近视眼,有的裸眼视力为0.5,而有的只有0.3呢?⒊为什么矫正视力为1.0的戴镜者,常会有看远物仍不清晰的感觉?⒋为什么有-2.00DC×180的散光眼,裸眼视力有时也能达到1.0?⒌为什么有的人躺着或在光线昏暗处看书,可眼睛就是不近视,而有的人非常注意看书姿势和光线,但近视仍不断加深?⒍“儿童少看电视能保护视力”这句话对吗?为什么?⒎为什么远点为0.5米的近视眼,矫正至1.0时,所戴近视度往往会超过-2.00DS?⒏近视眼是调节力很强的屈光不正眼,但为什么高度远视眼的裸眼视力却达不到1.0?⒐如…  相似文献   
7.
眼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产品,对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在十三世纪后半叶成尼斯出现的水晶眼镜是最早的眼镜;有的说在十三世纪前半叶中国宋代就出现了水晶眼镜等等。但不管怎么说,眼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并为人们所熟知,是确定无疑的了。  相似文献   
8.
防治青少年近视的口号已经喊了半个世纪,但眼前的现实却是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仍在高位运行,我作为视光业中人,对此倍感愧疚和无奈。回首反思,究其根源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9.
最近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湖北沙洋时代眼镜配镜中心的验配质量进行曝光后,在眼镜零售业乃至视光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震动,因为这样离谱的事件竟然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在中国的眼镜业之中!  相似文献   
10.
瞳距即人眼两瞳孔间的距离,当两眼注视无限远时,两瞳孔间的距离为远瞳距;当两眼注视近处某一点时,两瞳孔同时内转使视轴交汇于一点,此时的瞳距称为近瞳距,由于瞳孔内转视近时瞳孔中心偏离原位,使近瞳距必小于远瞳距(对同一个人来说)。如图A、B分别为双眼之旋转中心,AD、BC分别为双眼注视无限远时的视轴,则AB为远瞳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