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改善PA6(尼龙6)超细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染料上染率低和配伍性差的问题,采用控制染料先渗透后结合的染色方法,优化的染色工艺条件为:乙酸0.8%~1%、染料2%~3%(omf)、浴比1∶15。在较佳工艺条件下染色时,染料上染率可达99.5%,基布K/S值能满足合成革基布的要求;该染色方法无需考虑染料半染时间,对染料的配伍性要求较低;染色后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水性聚氨酯浸渍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工艺制备水性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研究其微观结构的变化,同时探讨了水性聚氨酯浸渍量对水性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力学性能、透气性及透水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的浸渍量是影响水性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力学性能和卫生性能的主要因素,与溶剂型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相比,水性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的力学性能较弱,但是具有非常优异的透气性及透水汽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匀染剂YDA、增深剂MDA和渗透剂TDA的应用试验,研究了非定岛型超细纤维合成革的高吸收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性染料染色时,3种助剂的应用效果较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以基布量份数计,当匀染剂YDA用量为1.6%,增深剂MDA用量为2%,渗透剂TDA用量为0.5%时为最佳配比;采用最佳助剂配比进行染色,得到的样品染色性能良好,染料的上染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非定岛型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结构与染色性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超细纤维合成革由具有立体三维交织结构的超细纤维(PA6)非织造布和具有微孔结构的聚氨酯(PU)填充体复合而成染色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金属络合染料染色,PA6超细纤维的染色深度和牢度明显高于PU填充体,这是导致非定岛型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不均匀和染色牢度不足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经过染色后的超细纤维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松散,有助于提高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柔软度,并获得更好的手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有机氟树脂改性浇注型聚氨酯(CPU)发泡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CPU组合料中添加有机氟树脂,能使CPU发泡涂层的泡孔直径变小,数量增多,并能有效地提高CPU发泡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解性。当有机氟树脂的添加量为CPU组合料的质量分数0.1%时,CPU发泡涂层的耐水解性最佳,可用于合成革发泡涂层的制造。  相似文献   
6.
利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ST-MMA)对水性聚氨酯(WPU)乳液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稳定性、黏度、胶膜性能、相容性以及乳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共混乳液中ST-MMA乳胶粒部分进入PU乳胶粒内部形成核壳结构,使共混体系呈现部分相容、体系黏度降低、力学性能提高等情况;当共混比例为ST-MMA/PU=15:85时,共混乳液的各项性能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湿擦牢度不足的问题,采用单一变量法对固色剂进行筛选,并优化固色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固色剂SLA的固色效果最佳;最优固色工艺为:固色剂SLA的用量0.4%(owf),固色温度80℃,固色时间40min。固色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光泽鲜艳,且湿擦牢度可达到3.5级,干擦牢度可达到4.5级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