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目的:结合多种酵母菌鉴定方法,分析腐败橙汁中酵母菌的种类,为快速检测和控制商品橙汁中酵母菌污染奠定基础,也为酵母菌种类的快速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分离自腐败橙汁的8株酵母菌株为材料,观察菌落和细胞形态。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5.8S rDNA 及其ITS间隔区(5.8S-ITS),对扩增产物用HhaⅠ、Hae Ⅲ 和 HinfⅠ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用引物NL1/NL4扩增26S rDNA D1/D2区并测序。结果:菌落特征观察将菌株初分为6组,细胞学观察粗分为3组,分子方法都分成4组。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Hae Ⅲ和HinfⅠ对5.8S-ITS区产物进行 RFLP分析,观察到4种不同的图谱类型。5.8S-ITS 区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相似,8株分离菌与GenBank中的4种酵母菌参考菌株序列一致性达99%以上。分离株与参考菌株以两区序列构建的NJ系统树都分成4枝:Y1与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Y12-3、Y18-1与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Y22、Y23、Y26和Y56与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Y47与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分别聚为一枝。结论:结合形态分析和核酸分析,将8株腐败橙汁分离菌鉴定为P. kluyveri var. kluyveri、P. fermentans、M. guilliermondii和W. anomalus 4个种,其中M. guilliermondii在腐败橙汁中首见报道;ITS- RFLP分析、26S rDNA D1/D2区测序与菌株形态特征结合能有效鉴定酵母菌,核糖体DNA分析可鉴定酵母到生物学种,菌落形态特征可反映种以下的遗传差异,因此,采用分子方法鉴定时不能忽视形态特征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对栽培品和野生品太白贝母不同部位核苷类和生物碱类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分别提取太白贝母鳞茎、茎、叶中的核苷类和生物碱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太白贝母不同部位中核苷类和生物碱类含量差异性较大,含量大小整体表现为:叶>茎>鳞茎;在9种核苷中腺苷、尿苷、鸟苷含量相对较高,约占核苷总量的50%~80%;在鳞茎中胞苷和鸟嘌呤含量相对较低,约占鳞茎核苷总量的1%~8%;在茎中尿嘧啶含量最低,约占茎核苷总量的3%;而叶中的核苷类成分整体含量较高。总生物碱含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太白贝母野生品与栽培品中核苷类与生物碱类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栽培品能代替野生品入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白贝母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有效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太白贝母地上茎叶核苷类和生物碱类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其茎叶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红实美"草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龙眼核精油浸泡处理对草莓采后低温保鲜(4℃)的效果。结果表明,龙眼核精油对草莓采后具有显著的保鲜作用,可有效降低草莓的腐烂指数,减缓草莓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和总酚的损失速度,提高了果实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维持了其抗氧化活性,其中以精油浓度160μg/m L处理组效果最好,除可滴定酸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优于其它处理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地参中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溶液体积分数、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为实验因子,三萜酸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地参三萜酸的提取条件;并通过筛选色谱柱类型、流动相pH、柱温和流速优化色谱条件;结合方法学考察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所测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3种三萜酸分别在2.558~51.150、2.480~49.590、2.480~49.590 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都大于0.9999;检出限(limit of determination,LOD)为5~7 n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16~22 ng,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2%~103.77%,RSD为0.99%~2.42%。不同产地地参的三萜酸化合物HPLC图谱具有一致性,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单个三萜酸化合物含量有一定差异,地参中三萜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受产地差异影响小。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实用可靠,可用于地参样品中三萜酸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本研究为完善地参药材现行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以鲜地参、糯米为原料制备地参发酵酒,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鲜地参、糯米经预处理后,将地参与糯米(干质量)按7∶3比例混匀蒸熟,摊凉后按照料液比1.0∶1.8(g∶mL)加水,接入0.50%的酿酒曲,在27 ℃下发酵9 d。在此优化条件下,地参发酵酒感官评分为87.69分,酒精度为10.37%vol,总糖含量为13.12 g/L,总酸含量为3.24 g/L;丹参素含量为26.06 mg/L,迷迭香酸含量为32.18 mg/L,咖啡酸含量为36.84 mg/L。地参发酵酒酒色呈橘红色,光泽透明,有地参特有的香气和米酒的清香,口感清甜纯正,和谐爽口,营养丰富,保健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6.
以猕猴桃皮渣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猕猴桃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液料比为实验因素,以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同时,考察了猕猴桃可溶性膳食纤维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酶法制备猕猴桃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86%、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62℃和液料比27∶1(mL/g),在该条件下猕猴桃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预测值为13.379%,验证值为12.983%,响应面法对猕猴桃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猕猴桃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和还原能力,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4.68mg/mL和1.28mg/mL。  相似文献   
7.
周浓  郭冬琴  沈力  陈琼媛  覃怡 《食品科学》2014,35(12):133-13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商品名称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4 种生物碱进行测定与分析,为制订质量标准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商品名称的太白贝母和暗紫贝母中总生物碱提取液的谱图显示,其主要色谱峰基本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太白贝母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分别为0.153 6~0.231 0、0.060 2~0.140 8、0.029 5~0.044 7、0.006 7~0.019 1mg/kg;暗紫贝母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和贝母素甲含量分别为0.021 5~0.024 1、0.058 7~0.074 4、0.065 8~0.0814 mg/kg,贝母素乙未检出。同时,太白贝母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成分呈现出随着生长年限(花生大贝、花生小贝>大尖、中尖、小尖>松尖)增加而含量降低的变化趋势,所测太白贝母样品中生物碱的含量略高于暗紫贝母,具有化学等同性。  相似文献   
8.
食用酵素是一种含有多种活性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食用植物酵素的稳定性是酵素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开展了许多植物酵素的稳定性相关研究,但是至今没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因此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研究,总结归纳了酵素产品稳定性相关检测模型和评价指标,显示其模型主要有预测货架期动力学模型;稳定性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感官评价、pH指标、功能检测、活性成分含量和益生菌含量等,其中感官评价和抗氧化性作为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居多。影响食用酵素产品稳定性的因素包括生产工艺条件(发育菌种和发酵时间)、食用酵素产品后加工和贮藏环境等,显示通过选育合适菌种或混菌发酵,合理调整发酵时间,选择合适的灭菌和干燥方式等后处理方式,采取低温、避光、无氧的贮藏条件,均有利于提高酵素产品的稳定性。建议后续继续进一步探究优势菌种的选育,后加工技术的研究和酵素加工稳定性规程研究。总之,本文归纳出了食用酵素稳定性评价模型和指标,指出了生产工艺条件,食用酵素产品后加工,贮藏环境对食用酵素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提高稳定性措施和建议,为促进食用酵素稳定性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橙汁酵母菌检测体系,进一步精确监控市售橙汁质量,对市售橙汁中分离的两株酵母菌Y25、Y32进行菌落动态发育和细胞特征的观察。方法:以NL1和NL4为引物,对分离到的两株酵母菌基因组进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扩增。结果:酵母菌的菌落形态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变化,菌落发育形态和菌体细胞特征对菌株鉴定具有直观、简洁的优点;PCR扩增后的基因碱基序列经GeneBank公布的同源基因碱基序列比对后,相似度在99%以上。结论:把分离到的Y25、Y32鉴定为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和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形态学与分子技术的结合使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将为橙汁中其他腐败微生物的鉴定与监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工业产值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96万亿元之多。发酵食品在我国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发酵食品的定义及分类、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发酵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以及食品发酵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目前人们对发酵食品的需要量巨大,因此针对发酵食品过程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