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气相色谱法分析黄酒中β-苯乙醇、醛类及酯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寻求最佳色谱条件,对6种黄酒样品进行β-苯乙醇、乙醛、苯甲醛、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的检测,变异系数达到0.19%-1.69%,回收率达到94.67%-98.35%,并进行感官评定,分析这些风味物质与黄酒感官性质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黄酒中的酒精度.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黄酒酒精度测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透射及仪器控温30℃条件下,定标误差为0.12%,预测误差为0.13%,线性相关性为0.99,模型预测能力符合国标的要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测定黄酒的酒精度.  相似文献   
3.
黄酒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年陈、五年陈黄酒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检测,使用的抗氧化指标为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用BHA、BHT作对照;用福林酚法测定黄酒中的总酚含量.结果表明, 黄酒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超氧阴离子的能力;黄酒中含有249μg/mL的酚类物质,赋予了黄酒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在黄酒发酵过程中尿素是它的前体物质。该研究通过紫外诱变和基因过表达筛选获得改良黄酒酵母菌种,并对黄酒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可知,与出发菌株相比,改造菌株的发酵性能和黄酒的出酒率、酒精度、总糖、总酸、氨基酸态氮和β-苯乙醇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诱变菌株JF501-A62发酵产物尿素含量降低了67%,EC含量降低了59%;基因过表达菌株JF501-B5发酵产物尿素含量降低了88%,EC含量降低了63%。两者均有很好的发酵性能,并取得了较好地降低产品中尿素含量、进而降低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效果。与紫外诱变相比,基因过表达的改良方法获得了尿素含量更低的菌株,并贮存6个月之后产品中的EC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5.
和酒中营养成分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认为不同类型的酒对肝组织有不同程度地损伤。通过比较确定了和酒中的营养成分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