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壳聚糖和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 对牛肝菌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壳聚糖、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对牛肝菌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A单一壳聚糖处理、B单一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处理、C聚糖-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复合处理和CK空白对照4组处理,在常温下测定了牛肝菌的失重率、硬度、褐变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细胞膜完整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所有的处理中只有硬度变化上A处理效果要差于空白对照,其余实验样品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其中C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结果表明:聚糖-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复合保鲜剂对牛肝菌的保鲜效果较好,结合了壳聚糖的成膜性以及竹荪菌丝体提取液抑菌性的双重优势,有效的抑制了牛肝菌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及营养成分的过度损失,可将牛肝菌保鲜3~5d。  相似文献   
2.
猴头菇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食药兼用的真菌。本文综述了猴头菇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产品的研究现状,为更好地开发猴头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地区四种羊肚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滇西北地区的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L.)Pers)、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 Fr.)、褐赭色羊肚菌(Morchella umbrina Bound.)四种羊肚菌的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等,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品种的羊肚菌中常量营养成分差别不大,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质元素,脂肪含量很低。羊肚菌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较好,属于优质蛋白。  相似文献   
4.
以印度块菌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经过优化工艺技术参数,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块菌发酵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糯米最佳的糖化时间为6h,糖化酶添加量为0.3%,糖化温度为60℃,主发酵最佳发酵温度为24℃,酵母接种量1%,初始糖度210g/L,发酵时间为6d;所得块菌发酵酒澄清透明,滋味醇厚自然,香气怡人,并且氨基酸种类齐全,总量很高,赋予了其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产印度块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其子实体中提取粗多糖,经过Sevage法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3种多糖组分PTI-1、PTI-2、PTI-3,选择PTI-2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均一纯多糖,命名为PTI-2A,并对PTI-2A进行基础理化测定。结果表明:PTI-2A分子量为193388.2u,易溶于水、稀酸、稀碱,不溶于甲醇、丙酮、氯仿、乙醚和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不含蛋白质、核酸、酚类、淀粉和游离单糖。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研究吲哚乙酸对冬虫夏草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吲哚乙酸可以提高冬虫夏草的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并且随吲哚乙酸浓度的增加二者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浓度为2.5μg/m L时,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8.3g/L和2.9g/L,较不添加吲哚乙酸分别增加了6.3%和15.4%;同时,适宜浓度的吲哚乙酸还可以提高冬虫夏草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能,在1.0μg/m L和2.5μg/m L时,胞外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最高,为58.9%和56.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壳聚糖、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为主的复合保鲜液,对双孢蘑菇进行常温贮藏保鲜,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硬度、褐变度、呼吸强度、VC、可溶性固形物、细胞膜完整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种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效果较好,有效地抑制了双孢蘑菇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营养成分的过度损失,可将双孢蘑菇保鲜3~4d。  相似文献   
8.
以黑松露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黑松露成分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物种特异性验证。同时对不同掺入比例的模拟样品和市售黑松露及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仅对黑松露基因组DNA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与其它食用菌和异源性动植物样品无非目标扩增;检测灵敏度为1×10-3 ng/μL黑松露基因组DNA或质量分数0.01%的黑松露粉。对120份市售黑松露(鲜品、冻品、干品、粉末)、黑松露制品(黑松露酱和黑松露调味粉)以及不含黑松露成分的杂菌包进行检测,在70份黑松露(鲜品、冻品、干品、粉末)和10份黑松露制品中检出黑松露成分,其它样品均未检出黑松露成分,检测结果与商品标识一致。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精准地进行黑松露成分的真实性甄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