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紫苏叶乙醇提取物抗过敏活性及作用机制,利用小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测定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白三烯B_4、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探究紫苏叶乙醇提取物对I型超敏反应抗过敏作用及作用机制,并进行DNCB诱发迟发型小鼠超敏反应试验探究紫苏叶乙醇提取物对IV型过敏反应抗过敏作用。结果显示,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中,紫苏叶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降低小鼠瘙痒次数(p0.01),由24.3次降低至15.8次。首次瘙痒时间由121.59 s显著延长至231.90 s。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E、PAF、LTB_4水平分别下降了30.92%、15.50%、22.45%;DNCB诱发迟发型小鼠超敏反应试验中,紫苏叶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与比较,在第3d、6d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度(p0.05),第9d极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度(p0.01),高剂量组耳组织液中IL-4、IFN-γ、TNF-α水平分别下降了19.14%、32.52%、16.61%。紫苏叶提取物对I型过敏和IV型过敏具有较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其对I型过敏的抗过敏机制与阻止过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紫苏黄酮进行提取。分别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及酵母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等指标测定,探究紫苏黄酮抗菌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紫苏黄酮抗菌活性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苏黄酮对这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和MBC分别为0.625、1.3 mg/mL),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分别为1.25、2.5 mg/mL),再次为酵母菌(MIC和MBC分别为2.5、4.8 mg/mL)和霉菌(MIC和MBC分别为2.5、5 mg/mL)。在pH值为3~7的范围内,提取液浓度在各菌的MIC浓度下,均能完全有效抑制4种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条件在100℃以下时,紫苏黄酮的抗菌能力不受影响,当温度上升至121℃及以上时,会对抗菌活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