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了带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以异丙醇为溶剂,C17为内标物,建立了一种烟用三乙酸甘油酯纯度的内标定量法。结果表明,三乙酸甘油酯的回收率在97.3%~10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检出限为0.00037mg/mL。本文出发点在于得到较为稳定、准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方法。文中所建立的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三乙酸甘油酯纯度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烟草和烟气中酚类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中的多酚类物质(如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对烟草品质有重要影响,卷烟烟气中的简单酚类物质(如邻、间、对-苯二酚、苯酚、邻、间、对-甲酚)是烟气主要有害成分之一;烟草和烟气中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及其相互转化规律一直是国内外烟草行业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总结了近年来烟草中主要的多酚物质和烟气中主要的简单酚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及多酚与简单酚之间的转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HS-SPME-GC-MS/O),对不同厂家的4组纸张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据挥发性成分的气味特征和嗅觉阈值,准确定位了异味成分,并确定了相关化合物对纸张整体异味的贡献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热图和相关性计算等多种计量手段,对组间、组内纸张样品整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与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可以为纸张生产及相关环节的挥发性成分管控提供反馈,同时对减少异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卷烟主流烟气化学成分的逐口释放量变化情况,对RM20H型吸烟机进行了改造,并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对国内4种不同规格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6种化学成分(NNK、B[a]P、巴豆醛、苯酚、氨和HCN)进行了自动化逐口捕集、释放量测定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抽吸口序的增大,卷烟逐口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保持恒定不变,其余5种成分的释放量呈不同增加趋势:NNK呈线性增加、B[a]P呈对数或指数增加、苯酚呈多项式(n≥5)增加、氨呈对数增加、HCN呈指数增加。2 6种化学成分逐口释放量与抽吸口序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复相关系数为-0.486(HCN)R0.995(NNK)。3该方法实现了卷烟主流烟气的自动化逐口捕集和定量分析,适合于卷烟主流烟气6种化学成分的逐口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归纳并评述了近年来有关光引发剂的国内外的管控要求、分析检测技术以及在各类食品基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分析并展望了光引发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各卷烟纸在不同地点(不同大气压)透气度线性换算修正方程,经过验证40~70CU卷烟纸在不同地点(不同大气压)透气度修正后的准确性大于98.2%。因此,该方法可以指导不同地点卷烟纸透气度的测定、换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烟草中的部分单糖及二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80%的乙醇水溶液通过加速溶剂萃取仪(ASE)对烟末进行萃取,用乙酸铅沉淀除去蛋白质,再经重铬酸钾除去过量乙酸铅。最后得到的处理溶液采用HPLC梯度洗脱,ELSD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ELSD作为一种近年发展很快的分析检测技术,在对糖类物质的分析上具有稳定、快速、准确的优点。HPLC-ELSD在测定烟草糖类物质中的应用@王明锋$昆明卷烟厂技术中心!昆明,中国 @王海涛$昆明卷烟厂技术中心!昆明,中国 @王…  相似文献   
8.
通过RM20H全自动吸烟机的逐口分析单元,捕集主流烟气中的总粒相物,用以分析主流烟气部分化学成分(苯酚、焦油、烟碱)逐口抽吸释放量规律。以苯酚为例对不同滤棒吸阻,不同透气度卷烟纸的搭配卷烟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散点图等数理统计手段来探讨"三纸一棒"的不同搭配模式对卷烟烟气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焦油、烟碱以及苯酚的释放量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并且以5、6口抽吸的释放量为最大,建议消费者改变不良的抽吸习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有害物质的吸入量。"三支一棒"在降焦的过程中,同时可以降低烟碱、苯酚的含量,这为卷烟产品的降焦减害,特别是低焦油卷烟的配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开发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同时测定卷烟爆珠中10种合成着色剂(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酸性红、赤藓红、靛蓝、喹啉黄)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热水提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色谱峰保留时间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定性。流动相采用乙腈-甲醇-乙酸铵(0.02 mol/L)水溶液,检测中使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427 nm、511 nm、625 nm和529 nm,外标法定量。目标化合物在0.2-25 mg/L溶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低中高3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2.1%-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5.7%,检出限为3.1-10.8 mg/kg。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能同时检测出烟用爆珠壁材中10种水溶性着色剂。该文能够为卷烟产品开发和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二氢 β 紫罗兰酮经KBH4还原成二氢 β 紫罗兰醇,经30%H2O2/醋酐 甲酸环氧后环化脱水,得质量比为55∶45的茶螺烷和6 亚甲基茶螺烷混和物,经叔丁醇钾异构化,6h后达平衡,平衡值为m(茶螺烷):m(6 亚甲基茶螺烷)=7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