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主要介绍了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历史背景、原理(包括两种自限制的反应机制、前驱体的要求与分类)以及原子层沉积本身作为一种涂层制备技术的特征和优势。重点叙述了近年来原子层沉积技术在设备和工艺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对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别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等离子体放电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猛  李刘合  韩明月  苗虎 《表面技术》2018,47(9):176-186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因其较高的靶材原子离化率和优异的薄膜成形性能,逐渐成为PVD领域的热点镀膜技术。靶材原子的高度离化宏观表现为较大的放电电流。介绍了等离子体放电靶电流的构成及其形成原理,分析了HiPIMS放电过程中磁场、靶电压、工作气压对靶材原子离化率的影响,及其相应放电靶电流曲线。空间磁场可以束缚电子,增长靶前电子运动轨迹,同增大工作气压一样,都可以减小粒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增大粒子碰撞几率,提高原子离化率,增大放电靶电流。升高靶电压可以提高离子碰撞能量,靶电压越高,放电靶电流越大。分析了各种靶材在不同电压下的放电靶电流曲线。优异的薄膜成形性能得益于对离子运动的良好控制,阐述了等离子体空间电荷分布状况、靶材自溅射和"气体循环"过程、二次电子发射及其促进离化机制、等离子体碰撞引起的气体稀薄现象,以及预鞘层对二次电子和等离子体电子的焦耳加热效应等微观机理,论述了这些微观机理对粒子离化的作用效果。最后展望了研究HiPIMS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连续预压机升降位移准确性对压制板坯具有重要影响。应用电流测量法校正升降位移传感器的零点,并通过测量主油缸实际位移和传感器返回的电流值对位移传感器进行线性标定。结果表明,传感器出现零点漂移,线性标定修正了返回值误差,达到了预压机主油缸提升位移的一致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地区28条区域地震剖面的收集和解释,厘定了该地区主要的8条区域断裂的具体位置,规模和断裂性质,在此基础上自东向西划分了鄂尔多斯盆地本部、西缘冲断带、六盘山弧形冲断带、六盘山断陷带及定西盆地等二级构造单元。并通过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摸清了该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及侏罗系延安组地层残留厚度,结合构造、沉积、烃原岩等因素圈定了红井子、彭阳、同心东南等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人造板企业生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根据基于网络的敏捷制造生产方式特征以及人造板生产企业和关联企业职能,构建了基于网络的一主多从型敏捷制造系统。系统结构设计为三层,内层通过搭建基于各种服务器设备、局域网等网络支持环境,实现了主导企业内部的数据通信、存储、分析和与外层企业的信息交流。联盟企业在外层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主导企业协同进行产品和生产工艺的并行化设计。系统通过基础层结构设计,利用与内层相关服务器的通讯,完成人造板生产线的生产管理、现场监控、质量检测,与外层协作企业共同维护生产设备等工作,实现整个系统的敏捷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原子层沉积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阐述了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发展背景,然后概括了原子层沉积技术原理、技术特征和优势,并对化学吸附和顺次反应两种自限制机制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着重介绍了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工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在纳米催化剂、电池、半导体器件、光学、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相关应用。其中将原子层沉积在电池、半导体器件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电池方面包括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器件方面分为高k电介质、电容器、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和光、电二极管。生物医学领域分别介绍了其在生物相容性、抑菌抗菌涂层和微观组分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原子层沉积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POINTER指针作为参数,开发出连续平压机在线测量、跟踪并记录板坯实时运行位置的功能模块(FC),适用于不同长度连续压机和宽范围速度变化的工况条件,并且将其应用在首台国产连续平压机生产线的技术二次提升改造上。结果表明:该程序功能块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应用到连续平压机生产过程中板坯含水率、厚度、重量等参数检测的程序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孙支林  苗虎 《石油化工应用》2011,30(6):76-77,80
对采油管柱整体落井事故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找到处理此类事故最经济的方式和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达到减少事故发生次数,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