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采用IPDI和MDI混合异氰酸酯,PBA和PEA混合多元醇为主要原料,以DMPA为亲水扩链剂,通过预聚体法合成了性能优良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考察了混合异氰酸酯和混合多元醇的比值、DMPA用量、小分子扩链剂、R值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PDI与MDI的比值为3,PBA与PEA的比值为2,DMPA用量为3.1%,小分子扩链剂为一缩二乙二醇,R值为1.2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优良。TG测试表明产品耐热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丁酯(BA)、乙酸乙烯酯(VAc)、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A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丙烯酸酯低聚物,以该低聚物为改性剂,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PUA)。考察了低聚物中单体组成、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合成PUA时低聚物加入方式对PUA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照片和热重曲线研究了乳液微观结构和耐热性能,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了单体残留量。结果表明:当低聚物中单体组成为BA,VAc,HEA,AA,所用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17%),将低聚物与异氰酸酯基单体同时加入反应时,可得到综合性能好、单体残留量极低的水性PUA,其初黏性可达13号球,持黏性为45 min,且乳液稳定。  相似文献   
3.
高固含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四氢呋喃二醇为原料,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磺酸盐(HSJ)为亲水扩链剂,以自乳化和外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阴离子型高固含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摩尔比(R值)、n(聚酯)∶n(聚醚OH)、DMPA、HSJ和外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性聚氨酯(WpU)在提高固含量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原料、R值、扩链剂、溶剂、中和方式等对WPU固含量的影响。展望了高固含量WPU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太炎  杜郢  王哲  罗莉娟 《粘接》2012,(1):65-68
以聚酯、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酯作为改性剂,通过对改性反应温度的时间、DMPA用量、R值、改性剂加入量和引发剂加入量的考查得出:当预聚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0℃和4h,DMPA用量为5%,R值(nNCO/nOH)为1.15,单体加入量为5.7%,引发剂加入量为0.04%时,能制得外观和性能优良的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  相似文献   
6.
淀粉胶黏剂的应用及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粉是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作为胶黏剂在各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淀粉胶黏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耐水性差、流动性不好、易霉变、储存稳定性差等,需要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才能满足各行业使用要求。简要介绍了淀粉胶黏剂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针对主要缺陷,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淀粉胶黏剂的改性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改性淀粉胶黏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乙二醇酯(721)、聚四氢呋喃二醇(PTHF)为基本原料,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磺酸盐(HSJ)为亲水扩链剂,采用自乳化和外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阴离子型高固含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R值、聚酯/聚醚(—OH物质的量)比、DMPA、磺酸扩链剂和外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值为1.4,聚酯/聚醚(—OH物质的量)比为2:1,DMPA用量为1.6%,磺酸扩链剂为0.25%,外乳化剂用量为1.6%时,合成的乳液固含量可高达55%,黏度低,力学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s of context-aware service between th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system. Given the above differences, the paper subsequently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context-aware service during preparation, organization and delivery, as well as the resulting changes in service acceptance of consumers. Because of these changes, the context-aware service modes in th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hange are intelligent, immersive, highly interactive, and real-time. According to active and responded service, and authorization and non-authorized service, the paper drew a case diagram of context-aware service in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and established four categories of context-aware service modes.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两层的数据访问结构,第一层是介于数据访问层和用户之间的中间层,主要是组织数据和调用数据访问中间件;第二层是数据访问中间件,主要是同数据库交互.在设计数据访问中间件时,根据设计模式的概念,对访问数据层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各个类的作用、相互的关系以及如何对这个类进行扩展,最后构建出中间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