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正在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可预见的未来,信息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将成为下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前二次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接下来的就应该是"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了。"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机械产品是国家"十二...  相似文献   
2.
主控机、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变频器(FC)构成的网络控制系统中,利用RS-232与RS-485接口实现主控机、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变频器之间的通信,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多机联网控制.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RS-232接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纺机企业考察团欧洲之行参观了德国西门子公司。据悉,在西门子公司,考察团分别参观了西门子驱动器生产厂、西门子电机厂,听取了西门子关于"工业4.0"概念的介绍,欧洲制造的自动化、高端化、精细化和完善化在这里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4.
针对纺织机械向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态势及集聚纺、喷气纺、涡流纺、高端无梭织机等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对纺织器材提出的新要求,从生产设备、产品创新、管理水平及产品适应性方面分析了我国纺织器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照《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新型高端纺织器材产品开发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呼吁纺织器材研发要走院校企联合的道路,树立信心,抓住人才,管理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在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自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将其在国内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转往国外。同时,在我国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形势下,也出现了国内企业到国外,甚至是美国投资建纺织厂的现象。我国的纺织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期,在我国纺织品存在着巨大内销市场情况下,纺织工业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纺织器材行业的发展和纺织机械工业的振兴这一课题,分析了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振兴目标及纺织器材行业的发展机遇;阐明我国纺织器材行业在企业规模、产品水平、技术先进性等方面与先进国家还存在差距;指出纺织器材产品虽小,却大有作为,我国的纺织器材企业要在管理、质量和创新上狠下功夫,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节能、降耗、减排,降低成本,这样才能提升纺织器材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振兴纺织机械工业。  相似文献   
7.
基于PLC的联合机恒张力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联合机恒张力控制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模糊控制方式及其实现方法。文中介绍了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和恒张力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该方法实现简单 ,应用广阔。  相似文献   
8.
针对疲软的行业经济形势,提出了对新常态下纺织器材行业发展与生存的思考,并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例说明创新驱动要结合企业实际,企业产品研发要立足市场、跟踪市场,做到创新不盲动。指出:纺织器材企业在新常态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指导生产;"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是中国纺织器材企业走出困境的突破口、走出去的落脚点;掌握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是未来创新驱动的必然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发布至今已两年多,其中涉及新型纺织机械的重点发展领域,即“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进展如何?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祝宪民就此论述了“十一五”中期“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对“十一五”以来我国纺织机械的技术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使我们对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有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完成《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而且对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制定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工业总产值、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产品进出口量以及在“两机”专项中所占比重等方面分析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的重要性;以国内高端纺纱设备大量配套使用国外知名品牌产品为例说明国产品与国外的差距,指出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技术与质量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是国内外产品差距大的主因.为了在5年~10年内达到或接近国际同期先进技术水平、替代进口,重点阐述应积极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制造工艺水平、稳定人才队伍、实施品牌战略,才是基础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