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在不同年份,于采收前一天,对白肋烟品种TN86进行细菌(WB5)喷洒处理,检测晾制期间烟叶TSNA、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TSNA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变化,两年中表现出相似性。在晾制的前期,TSNA含量比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晾制中期,TSNA含量都比较高,在晾制末期,喷洒处理的烟叶中TSNA含量都有明显的降低,其中:2003年比同一时期自然条件下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81.32%;2004年比同一时期自然条件下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了68.80%;4种TSNA及其总量与亚硝酸盐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晾制期间烟叶用WB5的菌量与硝酸盐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与亚硝酸盐、NNN和总TSNA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施N量中以50% NO3--N的处理,白肋烟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最低,烟叶品质最好;施75% NO3--N次之;施0%、25%、100% NO3--N时,TSNA含量远远高于50%和75% NO3--N的处理,且以0% NO3--N时烟叶品质最差。不同N形态对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大,且作用顺序为60~80 d > 80~96 d > 40 d前;单产随NO3--N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产值、均价、上中等烟则随NO3--N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NO3--N比例增至100%时,各指标都低于其它处理,而且后期易脱肥,晾制后叶薄色淡,品质下降;施100% NH4+-N,中上部叶片成熟推迟,晾制后叶厚色深,产量增加而品质低劣。在当地施肥管理水平下,以施50%~75%的NO3--N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烟草寄主来源烟草丛顶病病原的致病力分化,采集了12个烟草丛顶病野生毒株样品,经纯化后在温室分别用蚜虫传毒和摩擦接种方法测定了它们的致病性.2种方法接种后第28天调查结果发现来自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TBTV-7野生病毒株发病率分别为17%和16%,其余11个野生病毒株的发病率均在70%以上,表明不同地区烟草丛顶病野生毒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溶液Ca、K浓度和pH对烟草Cd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实验,利用逻辑斯蒂克分布模型研究了溶液中不同Ca、K浓度及pH条件下镉(Cd)对烟草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的升高,Cd对烟草根伸长的10%抑制浓度(EC10)及半抑制浓度(EC50)逐渐增加,也即Cd的毒性逐渐降低,溶液的pH与烟草Cd毒性EC10、EC50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溶液pH从4.52增加到8.10时,烟草根伸长的EC50增加了6.73倍.烟草Cd毒性EC10、EC50测定结果表明,当溶液Ca离子浓度 < 128.0 mg/L时,添加Ca离子浓度可以显著降低烟草Cd的毒性;与Ca不同,当溶液中K离子浓度 < 64.0 mg/L时,K离子浓度的增加并没有显著降低Cd的毒性,当溶液中K离子浓度 > 64.0 mg/L,溶液K离子浓度增加可以显著降低烟草Cd的毒性.在烟草Cd污染胁迫条件下,提高介质pH和增加介质中Ca、K离子的浓度是有效降低Cd毒性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烤烟品种的RAPD引物筛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筛选出了45个引物,可产生遗传多样性,其中OPA-08、OPA-16、OPC-10、OPC-12、GENMES'S 36号、78号、112号、181号引物其扩增结果稳定性好、多态性强。这些引物的RAPD扩增结果都可作为烟草烤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等。经凝胶电泳比较,GENMED'S 36号引物可作为烟草品种的最适宜的引物;1.8kb条带被初步认为与抗黑胫病基因相关。这些结果为以后对烟草烤烟品种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加速烟草烤烟品种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6.
白肋烟晾制期间烟叶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晾制烟叶中分离到的33株优势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鉴定结果为PseudomonasBacillusEnterobacterRhizobiumCorynebacteriumPantoeaAcinetobacterArthrobacterXanthomonasParacoccusAchromobacterRhodococcus。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6株不能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占总菌株数的18.18%;20株能还原硝酸盐而不能还原亚硝酸盐,占总菌株数的60.61%;7株既可以还原硝酸盐又可以还原亚硝酸盐(2株Rhizobium、1株Paracoccus、4株Pseudomonas),占总菌株数的21.21%,可能是抑制白肋烟叶中TSNA形成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施用细菌菌株(WB5)对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对移栽成活的烟株进行细菌灌根处理,烟株砍收时进行细菌喷洒烟叶处理,并以砍收时进行清水喷洒烟叶为对照的田间小区试验,晾制期间对烟叶样品进行4种烟草特有亚硝胺测定,检测整个晾制期间烟叶中TS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晾制前期(晾制20d以前),烟叶中TSNA含量比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灌根处理的TSNA含量稍高;晾制中期(20~30d)期间,烟叶中TSNA含量都较高,灌根处理烟叶的TSNA含量最高;晾制末期,灌根和喷洒处理烟叶中TSNA含量明显降低,其中灌根处理比同一时期对照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了50.98%,喷洒处理比同一时期对照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了81.3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