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汤昆 《丝绸》1988,(12)
大连松树丝绸厂汤昆来稿介绍了该厂漂精干绵废液回收利用的情况,现摘录如下。以前在真空罐漂精干绵时,由于漂绵工艺中H_2O_2用量为6kg/罐,H_2O_2在密闭罐内的高温条件下分解快,使渗透与漂白不同步,造成大量漂花,返工率达10%;同时,由于H_2O_2分解快,使真空罐迅速产生高压,“崩盖”事件时有发生,威胁了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全。若降低H_2O_2用量,控制罐内气压,虽然保证了安全生产,但漂绵白度却会受到影响。通过研究摸索,又对漂绵废液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后认为,废液中仍含有H_2O_2、Na_2SiO_3成分  相似文献   
3.
冀南地区巨1井石炭-二叠系生烃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冀南地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评价为目标,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有机包裹体分析,深入研究了巨1井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揭示了巨1井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史,并发生多次生烃演化。分析认为:巨1井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二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初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太原组有机质生烃量为6 mg/g;而第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早期,太原组有机质生烃量为10 mg/g。最后指出在今后的勘探中,要特别重视东营运动的研究,寻找东营运动相对影响小的地区,有望在巨鹿低凸起实现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面向对象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软件分析、设计、开发领域的一种先进的主流技术。文章基于这种技术对盆地埋藏史数值模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反演的回剥法为沉积物埋藏史基础模型,初步建立相关模型--回剥计算数学模型,最终目标把笔者所抽象出来的地质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进而编写出相应的程序软件,同时针对埋藏史计算顺序及不整合处理方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而降低了软件实现过程中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氢氧化法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钨酸盐、过氧杂多化合物、杂多酸为催化剂 ,过氧化氢氧化法合成己二酸。详细介绍了该法的最新进展 ,认为过氧化氢工艺的开发和研究是己二酸清洁合成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付利  杨诗敬  汤昆  张萌 《河南化工》2005,22(11):20-21
用磷酸二氢钾作催化剂,己酸与二乙氨基乙醇为原料,合成DA-6(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1,反应时间10h,1mol己酸用催化剂0.059mol,产品酯化率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