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有机铬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仔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胎次、体重及体况相近的长×约二元杂交经产母猪 14头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进行饲养试验。从配种日起 ,至仔猪断奶后母猪下一次发情为止。对照组饲喂实用饲粮 (不添加有机铬制剂 ,含铬 0 μg/kg) ;试验组饲喂试验饲粮 (实用饲粮中添加有机铬制剂 ,含铬2 0 0 μg/kg)。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改善 ,窝产活仔数增加4.0 7% (P >0 .0 5 ) ,初生活仔猪窝重增加 7.48% (P >0 .0 5 ) ;2 1日龄窝活仔数增加 10 .0 0 %(P >0 .0 5 ) ,窝重增加 2 2 .39% (P <0 .0 5 ) ,个体重增加 11.33% (P <0 .0 5 ) ;2 9日龄断奶窝仔猪数增加 10 .30 % ,断奶窝重增加 12 .5 8%。  相似文献   
2.
选择年龄、体重、精液质量较一致、正在使用的健康壮年杜洛克公猪5头,采用5×5正交拉丁方试验设计,在不同阶段分别饲喂含维生素E10.0mg/kg(处理1)、22.5mg/kg(处理2)、35.0mg/kg(处理3)、47.5mg/kg(处理4)、60.0mg/kg(处理5)的饲粮,研究饲粮中维生素E对公猪繁殖参数、精浆生殖激素、精浆营养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⑴处理3、4、5公猪精子活率显著高于处理1(P<0.05);处理1公猪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处理3、4、5(P<0.05);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随饲粮维生素E含量(10.0mg/kg~60.0mg/kg)的增加而分别增加或降低。⑵采精量、精子密度、精浆FSH、精浆LH、精浆T、精液pH、精浆尿素含量、精浆总蛋白质含量,各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⑶精浆的GSH-Px活力随饲粮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⑷结论,杜洛克公猪饲粮中维生素E的含量以35.0mg/kg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3.
着色剂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对着色剂的使用目的,作用原理,种类以及影响着色剂的效果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把笼统的着色剂概念明了为饲料着色剂和养殖产品着色剂。  相似文献   
4.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着重介绍了动物微生物制剂--活菌制剂和寡糖的主要作用机理和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分析了应用微生物制剂的前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铜对猪生产性能及铜消化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生长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眼肌面积、背膘厚等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有随饲粮含铜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②对不同含铜饲粮铜的表观消化率及粪中铜的排泄率,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木薯渣发酵的专用酵母菌,试验以自然发酵的堆贮木薯渣为样品,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8株酵母菌,分别命名为Y1、Y4、Y7、Y8、Y11、Y12、Y18、Y2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出菌株Y7、Y8、Y11、Y18、Y21为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菌株Y1、Y4、Y12为乙醇假丝酵母(Candida ethanolica),并对其两种代表菌株Y1和Y7进行发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菌株Y1和Y7的最适培养温度分别为34 ℃和36 ℃,最适pH分别为6.5和6.0,培养16 h左右,其OD600 nm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72和2.984。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自然发酵木薯渣中分离得到9株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9株菌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其中菌株Y5、Y13、M14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6、Y12、M1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Y7为丘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llinoides),菌株M9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菌株M11为类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产酸及耐酸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菌均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及耐酸性,发酵6 h后发酵液中pH值可达4.5以下,其中菌株Y12和M14的产酸能力最强,在15 h后其pH值均在3.6以下,可用于木薯渣或其他青贮饲料发酵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