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职教载体和职教典型模式。基于决策导向评价理论,采用头脑风暴法、模糊聚类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设置背景、输入、过程、成效、影响、可持续性、可推广性等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确定评价标准,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模型,从而达到全面监控和评价校企合作"岗位学徒,双责育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基于决策导向逆推模式可以找到影响培养质量的瓶颈,进行靶向改进,不断增强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解决校企协同育人长效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臻颖 《国外丝绸》2010,(3):17-19,32
为使服装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既要提高产品质量,又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获取最大利润,本文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目前高职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教材内容职业化、框架项目化和形式任务化为特点,基于“双证”的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南乡村中年女性生活方式和服装消费的调查,分析了其生活方式、着装意识、服装消费行为,并采用SPSS软件对其生活方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11个主要影响因子和5类细分市场,并分析了这5种类型群体的服装消费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通过人体特征部位宽度和厚度的关系预测其围度数值的可行性,以330 名20~26岁的青年女体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数据,用 Imageware 软件获取胸围、下胸围、腰围、腹围和臀围5个人体特征围度部位的水平截面,测量水平截面的宽度、厚度并计算其比值;引入特征系数将特征部位分成 6 类,并分类对特征围度与其宽度、厚度进行相关分析来验证进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设计的可行性;逐类建立特征围度的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预测的围度值与三维扫描测量的数值误差在± 2cm以内,平均误差在± 0.7cm以内。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档西服向"轻、薄、柔、挺、舒"方向发展,针织双点黏合衬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生产中黏合衬的选用及其黏合效果是影响服装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高档西服面料和针织双点黏合衬的最优黏合工艺,选择了4种轻薄型精纺毛织物和4种针织双点黏合衬进行一一组合形成16种试样,采用正交方法设计筛选了9种黏合工艺参数组合,分别在9种工艺条件下黏合后进行试样洗涤前后的剥离强度测试,洗涤后的尺寸变化率测试和外观质量评级,得到了各种试样最优的黏合工艺及匹配性.  相似文献   
7.
绳结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装饰元素之一,丝绸面料是中华服饰的典型特色服装材料之一。论文通过文献归纳和设计实践从材料选择、色彩设计、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绳结设计;从绳结在丝绸面料、丝绸服装、丝绸服装配件和服装饰品应用上提出了设计建议,使质朴文化内涵的装饰元素与华丽材料质感的时尚设计完美结合,来创新现代丝绸服饰设计。  相似文献   
8.
根据画法几何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及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指出了画法几何学理论与服装结构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通过研究立领结构设计中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几何关系,采用画法几何理论分析了立领结构,得出了立领领口线和立领的结构设计方法,为服装结构设计向信息化迈进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根据画法几何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及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指出了画法几何学理论与服装结构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通过研究立领结构设计中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几何关系,采用画法几何理论分析了立领结构,得出了立领领口线和立领的结构设计方法,为服装结构设计向信息化迈进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臻颖 《国外丝绸》2010,(6):30-33,36
通过对江南乡村中年女性生活方式与服装消费的调查,分析了其生活方式、着装意识、服装消费行为的特点;通过SPSS软件对生活方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11个主要因子和五个细分市场,并分析了这五种类型群体的服装消费行为差异,为服装生产厂商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