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GC/MS测定断肠草中钩吻碱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检测断肠草中钩吻碱的方法。方法试样经碱液振荡和超声提取后,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毛细管柱HP-5MS进行分离,采用电离方式(EI),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断肠草的钩吻碱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2mg/kg;回收率84.2%~92.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食物中毒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全面了解广东省市售水产品中铅镉含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分别采集60份样品,按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分别对铅、镉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法和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法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4年共采集市售水产品样品1 326份,铅含量均值为0.040 mg/kg,超标率为0.15%(2/1 326),镉含量均值为0.178 mg/kg,超标率为5.35%(71/1 326)。5年间水产品中铅超标率变化不大。然而,镉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水产品种类看,镉超标率高低依次为蟹类>贝类>虾类>海水鱼,淡水鱼中镉含量未超标。除贝类和蟹类中的镉外,其余水产品铅镉Pi值均属于背景值范围。从MPI看,污染顺序则为蟹类>贝类>海水鱼>虾类>淡水鱼。结论 通过连续5年的系统性调查,广东省市售水产品中铅、镉含量总体不高,单项污染指数值大部分处于正常背景值范围。但发现蟹类中镉有一定的超标情况,需加强蟹类高消费人群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011-2012年广东省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为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程度提供建议,达到预防和控制食用牡蛎引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疾病的目的.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广东省部分沿海城市进行市售牡蛎的采样检测,对其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连续两年监测,采用荧光RT-PCR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城市、季节及场所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牡蛎中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14.9% (41/275);四个季节牡蛎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依次为4.4%、15.7%、18.2%和36.7%;从基因分型分析,GⅠ型病毒株检出率为4.0%,GⅡ型病毒株检出率为6.2%,GⅠ和GⅡ型病毒株同时检出率为4.7%.结论 2011-2012年广东省市售牡蛎的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在市场、餐饮场所以及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基因分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明显季节性特点,以冬季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从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角度按照相关法律标准要求,对2 965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进行技术审查,本文对其中不予通过备案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广东省目前企业标准制定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1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省8个地级市的市售熟肉制品进行连续监测,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8-2011年间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年平均检出率最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9%),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9%),略高于沙门菌(0.4%).以上致病菌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检出.结论 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最为严重,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