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纤传感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光纤传感器为探头的光纤光度分析作为一种新型分析测试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探讨光纤传感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原理和设计一种测量水果品质的系统,并对水果光谱的三种测量方式——规则反射、漫反射和透射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试验,试验结果得出漫反射方式是应用到水果内部品质预测的最好方式。最后综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行稳健性的公差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公差设计较少考虑噪声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稳健公差设计方法.通过讨论统计约束函数简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影响,分析了可行稳健性设计的含义及必要性.给出包含噪声因素的一般公差设计模型,研究了统计约束函数的变差计算方法: 采用极值法计算其最大波动值或是采用统计分析法计算其方差,并将此变差作为附加约束条件,构建新的约束函数,得到了一种稳健的公差设计模型.公差设计实例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抵抗噪声的能力,可显著提高设计的可行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4.
浙江省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作为浙江省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贝类中。本文结合预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针对浙江省生食牡蛎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4个部分。将暴露评估分为捕获期和捕获后2个模块,推测因食用VP污染的生牡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高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牡蛎中的VP密度最高,达到2.28lgg-1;未采取缓解措施时春、夏、秋、冬四季因生食牡蛎引起的VP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76×10-5g-1、2.30×10-3g-1、2.08×10-4g-1、2.53×10-7g-1;采用温和的热处理、冷冻处理和快速冷藏等3种缓解措施,其中温和的热处理效果最好,可以使危险性最高的夏季感染率降低4个数量级,其余两种措施效果相似,约下降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漫反射式水果糖份含量的测量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而建立水果糖份含量的测量系统,主要包括FT-IR光谱仪、光纤漫 反射附件和数据采集卡。利用该系统对56个苹果糖份含量进行了预测试验, 结果为:标准校正误差为0.317,标准预测误差为0.487。该测量系统可以直接用于水果糖份含量的快速定量分析且预测精确度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将相关研究归为阻抗(电导)法、伏安分析法、电位电流分析法等三大类,回顾了阻抗法在临床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中的研究发展过程,比较了其它几种电化学技术的检测能力和不同特点,最后讨论了电化学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黄酒酒精度和糖度近红外分析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飞  应义斌  李博斌 《食品科学》2014,35(23):25-28
为研究温度对黄酒品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影响,分别在5、10、15、20、25、30、35 ℃ 7 个温度条件下采集黄酒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各温度下黄酒酒精度和总糖含量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对样品光谱存在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下的样品有明显聚类趋势。模型精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但并无随温度变化的一致趋势。建立的混合温度模型预测相对误差较小,有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应义斌李建平浙江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设施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上用改变自然环境的办法,来获得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条件的方法,即用人工控制环境因素来满足植物最佳生长条件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9.
多光谱图像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光谱技术与多光谱图像技术作为一种食品品质检测的新技术,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在阐述多光谱技术与多光谱图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多光谱图像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动态,以促进我国利用多光谱图像技术进行食品品质检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形态学的香梨褐变核磁共振成像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提出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香梨内部褐变的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扫描得到香梨中部冠状面图像,使用MATLAB软件完成图像分割和中值滤波,采用自动阈值分割目标区域,利用图像面积区域属性函数分离果核与褐变部分,以提取香梨褐变特征,并对误判褐变切片图像作了进一步分析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不同贮藏周期的正常与褐变香梨切片图像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4%和100%,该方法对贮藏后期(6个月)香梨的褐变识别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