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抗药性筛选产生广谱高效肽类天然防腐剂的融合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与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种间融合子,通过抗药性进行筛选融合子,获得产生广谱高效肽类天然防腐剂的融合菌株.  相似文献   
2.
ε-多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ε-多聚赖氨酸是目前天然防腐剂中具有优良防腐性能和巨大商业潜力的微生物类食品防腐剂。ε-多聚赖氨酸抑菌谱广,在酸性和微酸性环境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霉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尤其对其他天然防腐剂不易抑制的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非常好。采用小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发酵制得ε-多聚赖氨酸的合成方法是较为理想的。在发酵生产中,甘油和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氮源方面,硫酸铵和酵母膏的混合使用更有利于ε-多聚赖氨酸产物的形成,发酵生产的最适温度是25~30℃,产物形成的最佳pH为4.0。  相似文献   
3.
肽类抑菌物质效价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琼脂扩散法以Nisin为标准样品,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HD1.7)产生的肽类抑菌物质效价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号检测培养基中添加0.75%琼脂、以浓度为106cfu/mL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是最佳检测效价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得的肽类抑菌物质的效价为1.6×104IU/g。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副干酪乳杆菌HD1.7产Paracin1.7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产抗菌肤Paracin 1.7培养基.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素中筛选显著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和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并用JMP 7.01软件分析.结果: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葡萄糖、MgSO4、MnSO4,其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6.5685、0.454、0.01052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下,抗菌肤效价达141.648 IU/mL,产量比优化前(74.13 IU/mL)提高了1.91倍.结论:副干酪乳杆菌HD1.7产生的抗菌肽Paracin1.7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及酵母菌都有抑制作用,可作为新型食品防腐剂.本研究结果为抗菌肤Paracin1.7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更具优良应用特性的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和Streptomyces albulus1-25为亲株选育优良菌株,研究了L.paracasei HD1-7和S.albulus1-2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通过表型、抑菌谱、抗药性和总DNA含量比较等手段筛选鉴定融合子,最终选育出3株以L.paracasei HD1-7为受体、获得来自S.albulus1-25的抑酵母菌基因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6.
将玉米芯粉碎成1~2cm3的颗粒,15g/100mL硫酸喷雾浸润,萃取脱去其中戊糖后进行三级逆向酶解和萃取工艺,得到质量浓度为10.26g/100mL的己糖水解液。利用酒精酵母进行此高质量浓度的己糖酶解液进行发酵,以酒精产率为响应值,对MgSO4、KH2PO4、CaCl2的添加量,以及豆粕水解液、麸皮水解液、酵母泥添加量,共6个影响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MgSO4、KH2PO4和豆粕水解液为显著影响因素,经最陡爬坡和中心组合试验得到得到MgSO4 0.045g/100mL、KH2PO4 0.135g/100mL、豆粕水解液7.34g/100mL,在此条件下时发酵结果最佳,实际酒精产率为88.64g/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对副干酪乳杆菌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优化并比较未处理、青霉素处理法、溶菌酶处理法及NaCl处理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果。结果:优化各处理法获得的条件分别为:未处理法OD600为0.8,甘氨酸质量浓度为3 g/mL,青霉素终质量浓度为12.5μg/mL,溶菌酶质量浓度为10 mg/mL,NaCl浓度为0.7 mol/L。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差异显著(P0.05),转化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青霉素处理法【(1.64±0.05)×103cfu/μg质粒】、甘氨酸处理法【(1.51±0.03)×103 cfu/μg质粒】、NaCl处理法【(1.20±0.04)×103cfu/μg质粒】、溶酶菌处理法【(0.56±0.02)×103 cfu/μg质粒】、未处理法【(0.43±0.01)×103 cfu/μg质粒】。结论:青霉素、甘氨酸及NaCl处理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能够有效提高副干酪乳杆菌转化效率,为副干酪乳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酸菜发酵液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乳酸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筛选到8株产酸能力较高的乳酸菌,通过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API试剂条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7株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菌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发酵罐批次发酵实验,对C.tropicalis HDY-02发酵木糖合成木糖醇的几个重要发酵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发酵最适温度为35℃,最适发酵pH6.0,最适初始木糖浓度为80 g/L,氧传递系数为KL a 16.5 h-1和18.3 h-1时分别获得最大木糖醇得率为0.73 g/g和最大产率为0.84 g/L·h。因此,为获得更高的木糖醇得率和产率,在发酵过程中采用两阶段的通气策略(0~24 h,KL a为18.3 h-1;24 h之后KL a改为16.5 h-1)。在两阶段通气条件下采用发酵温度35℃,发酵pH6.0,初始木糖浓度80 g/L进行批次发酵,72 h时木糖醇浓度和木糖消耗浓度均达最大值,获得了62.1 g/L木糖醇,0.86 g/L·h产率和0.77 g/g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