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篇
  2015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15 种柑橘果实主要酚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周志钦  席万鹏 《食品科学》2015,36(11):64-70
为了明确柑橘果实主要酚类物质单体的抗氧化活性差异,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法、铁离子还原(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法3 种离线法,以及两种在线高效液相色谱-DPPH/ABT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PPH/ABTS,HPLC-DPPH/ABTS)柱后衍生系统联用技术分别对15 种柑橘果实主要酚类物质单体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综合(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APC)指数可有效反应各单体的抗氧化活性,柑橘果实15 种主要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明显不同,4 种酚酸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依次为:没食子酸(92.32%)>咖啡酸(85.29%)>绿原酸(69.75%)>阿魏酸(50.97%)。圣草酚(39.38%)、圣草次苷(39.36%)和芦丁(27.42%)的抗氧化活性中等,橙皮素、柚皮素、地奥司明、橙皮苷、川陈皮素、甜橙黄酮、柚皮苷和橘皮素的抗氧化活性较小(<5%)。酚羟基的糖基化或甲基化会都降低柑橘酚类物质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酚羟基数目越多,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制粒前后柑橘全果果粉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评价制粒对柑橘全果果粉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柑橘类型的4 个代表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分析各品种柑橘全果果粉制粒前后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利用铁离子还原/氧化(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制粒前相比,制粒后各品种柑橘全果果粉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多数无明显变化。不同种类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如下:脐橙全果果粉的绿原酸、川陈皮素含量在制粒后明显下降(P<0.05);澳柑全果果粉的没食子酸、绿原酸、柚皮苷含量在制粒后明显下降(P<0.05);葡萄柚全果果粉的阿魏酸、柚皮苷、芦丁、地奥司明、甜橙黄酮含量在制粒后均明显下降(P<0.05)。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ABTS法、DPPH法、FRAP法所测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相对一致,且大多数品种的柑橘全果果粉制粒前后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35~40 ℃制粒工艺不但没有明显改变柑橘全果果粉的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也未降低其抗氧化能力。结论:制粒未造成柑橘全果果粉营养品质的下降,这种微加工方式可以实现对柑橘全果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葡萄是绿洲农区最重要的果品之一,但目前对绿洲地区葡萄适应性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绿洲农区的光、热、水、土资源与葡萄的耦合效应研究,分析了葡萄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绿洲农区葡萄在长期的环境驯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对不同生态条件的绿洲生态型的适应性.为了提高葡萄对绿洲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应该设法实现葡萄的供求、生态位及栽培模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