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测定化妆品粉质原料中Pb,Hg,As和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湿式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通过比较湿式消解法和干灰化法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显示,湿式消解法更适合4种重金属元素的前处理。在较优的实验条件下,湿式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Pb,Hg,As和C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6.0,0~1.6,0~16.0和0~1.6μg/L,相关系数(R~2)为0.993 5~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36~0.76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0%~93.0%。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满足分析要求。同时利用该方法实际检测了10种化妆品粉质原料。  相似文献   
2.
3.
α-淀粉酶是重要的工业用酶制剂之一,能在高温、低pH范围内稳定发挥作用的α-淀粉酶则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两方面阐述了高温α-淀粉酶、酸性α-淀粉酶以及高温酸性α-淀粉酶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4.
P&T-GC-MS 法对食品接触硅胶奶嘴中 VMSs 的模拟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婴幼儿食品接触喂食奶嘴中9种挥发性甲基硅氧烷(VMS)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蒸馏水、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测定喂食奶嘴在40℃浸泡24 h后9种VMS单体的迁移量。结果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选择性好,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迁移实验结果表明,9种VMSs均被检出,3个品牌的硅胶奶嘴中的VMSs总迁移量在乙醇(50%)中最高,为2.62~11.58μg/m L。结论硅胶喂食奶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VMSs迁移和食入风险,尤其在高脂类食物中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食品接触橡胶材料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及其迁移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并总结近些年来国内外食品接触橡胶材料的相关文献及已发布的相关卫生标准。结果橡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由于橡胶材料复杂的配方成分及加工过程,使其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潜在的化学物质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对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结论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接触橡胶材料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其中的高关注度化学物质的检测标准和非目标化合物向食品中迁移的问题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近年来关于化妆品保湿、祛皱、美白、防晒等功效的评价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合理选择和使用功效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最后指出我国亟需深入研究和建立科学统一、简便的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促进我国化妆品市场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藤黄果中羟基柠檬酸的纯化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D201、D315、D301、HZ-202和335 5种离子交换树脂对羟基柠檬酸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筛选出最佳树脂为D201,确定最佳的吸附与解吸工艺条件,吸附条件:pH=5,上样浓度3.12mg/mL,上样流速1mL/min;解吸条件:洗脱液为0.4mol/L NaCl水溶液,洗脱流速1mL/min,羟基柠檬酸样品溶液经D201树脂吸附与解吸后纯度由40.3%提高到91.3%。结果表明,D201树脂对羟基柠檬酸的分离纯化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技术对18个品牌72种食品接触硅橡胶烘焙用品中挥发性非目标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建立相关物质的数据库,提出重点关注物质。结果:共定性出30种有机化合物,需重点关注的物质有检出率和相对含量较高的环状硅氧烷类化合物、苯胺类物质、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三氯甲烷、间二甲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甲基叔丁基醚等。分析数据表明:同一品牌不同类型的硅橡胶烘焙用品(裱花袋除外)中挥发性非目标物定性结果相似。本研究与前期研究的婴幼儿食品接触橡胶制品中所检出的非目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有一定差别。本研究结果为食品接触橡胶材料的安全评价和相关标准法规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研究不同细胞毒性测试方法之间的差别,本研究利用不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测试体系下的食品接触硅胶制品(Food Contact Silicone Products, FCSPs)的整体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样品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模拟迁移(70℃保持2 h)后,通过系统优化实验条件,发展了FCSPs迁移液的细胞毒性评价方法。利用HeLa(子宫颈癌细胞)-NRU、HeLa-CCK-8(CellCountingKit-8,CCK-8)、HepG2(Human Hepatoblastoma)-NRU、HepG2-CCK-8共4种测试体系对中国市售的19种FCSPs进行了细胞毒性评价。结果 样品在不同测试体系下的细胞毒性结果不同,其中65%的样品呈现中度毒性。结论 FCSPs的整体生物安全性亟须关注并深入研究。本研究为食品接触材料的体外生物测定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9个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基、淀粉基、纤维基材质的一次性生物基餐具中的22种元素迁移,并评估其安全风险。方法 样品经迁移实验得到迁移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迁移液中的22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锑、铊未检出, 20种元素(铍、硼、镁、铝、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砷、锶、镉、锡、钡、铅)均有检出,其中铝、锰、锌、镓、锶、钡迁移的检出率为100%。各元素迁移量范围为1.0×10-4~6.9×101 mg/kg,镁的平均迁移量最高为3.5 mg/kg。22种元素在PLA基与淀粉基制品中的迁移水平整体低于纤维基制品且不存在元素迁移的安全风险。纤维基样品中铝、铬、锰、锌、铅超出特定迁移限量,锌、镉、铅的日暴露量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而且还出现了多个金属元素迁移同时超标的现象。结论 部分纤维基样品中金属迁移存在超标现象及潜在安全风险,需要重点对纤维基样品的金属迁移加强关注和监管。本研究为不同材质一次性生物基餐具中金属迁移的安全性研究及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