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香酒传统发酵工程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是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窖池为发酵容器,混蒸混烧,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为特征。追溯浓香型白酒发展史,不难看出,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实践中创造发明了以大曲基质为载体,培养、保藏微生物菌种和粗酶制剂的固定化方法。后来,又发明了以粘土粒子为载体,固定化微生物活细胞的窖池发酵系统。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或酶技术已成为生物工程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这  相似文献   
2.
TH-AADY和酯化酶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副产物黄浆水中起酯化作用,然后将酯化液应用于生产中串香醅,使酒中的主体香成分己酸乙酯增加了80~100mg/100ml,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优质品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减少了黄浆水的排放量,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低度酒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他们对低度酒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能生产出优质低度白酒,已成为目前白酒界研究的课题。处理降度白酒混浊的方法是生产低度酒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发现和应用的处理方法从原理上可分为:固定吸附法,絮凝法,助溶法,离子交换法,冷冻法,随滤法等。我厂在研制低度酒过程中发现活性炭法、玉米淀粉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活性炭法处理  相似文献   
4.
酒,是一种风味嗜好饮品。其质上优劣主要是通过感官品尝来判定。品酒在生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产品的分级分类,档次高低,均由品酒师依品酒结果决定。酒的勾兑,色、香、味是否代表该生产企业特色。更需要品酒师一糙定音。因此,名酒企业都十分重视品酒技术。品酒,就是通过眼观其色,耳闻口尝其味并综合色、香、味三方面感官印象,确定其风格,完成品评鉴赏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美感心理活动,活动的强度对品酒效果应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酒,工艺独特,种类繁多,香韵,风格纷呈,仅就白酒而言,就有五大香型,五小香型之…  相似文献   
5.
孙前聚  顾玉亭 《酿酒》2006,33(5):59-59
食用酒精勾兑新型白酒时,酒精、香料等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质量,而各种香料的用量是勾兑的关键,加大酸类用量可突出浓香味,酯类呈味醇类助香,醛酮类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调味用的酒尾、调味液、曲香酒及芳香调味液等调味酒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国家名酒宋河粮液的质量,配用10%、20%、30%的高温曲,经过六排产酒试验,分析对比,认为配用3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孙前聚  刘建利 《酿酒》1990,(5):15-16
“宋河粮液”酒在1989年1月于合肥进行的全国第五届白酒评比中,荣获国家金质奖,跨入国家名酒行列。这是宋河酒厂20多年来加强质量管理、探索酿酒新工艺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然结果。多年来,由于在生产技术上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使宋河粮液等产品的质量得到了稳定提高;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消费者誉为“豫酒之冠”、“中州茅台”。这里仅从生产技术方面谈一下关于提高宋河粮液酒质量研究工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孙前聚  任鹿海 《酿酒》1991,(6):18-20
黄浆水是浓香型曲酒发酵后的副产物,内含丰富的酸、酯、醇、醛、糖以及有益微生物菌体等,这些都是提高曲酒质量、改善曲酒风味、合成曲酒香味的前驱物质。黄浆水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酯化后,应用到曲酒生产上,可以提当产品的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一黄浆水酯化技术的研究黄浆水酯化是指黄浆水中含的酸类物质和醇类物质问的化学反应,最终生成酯类物质,以致增加曲酒中的酯的含量、提高曲酒质量和优质品率。黄浆水中含有较多的酸类  相似文献   
9.
孙前聚  顾玉亭 《酿酒》1992,(2):24-26,5
随着我国白酒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各种低度白酒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但是,在低度酒的生产上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未被很好地解决,这给低度酒产品质量的稳定带来了不利,严重影响着高度酒向低度酒发展的趋势。低度酒处理过程中,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混浊处理技术,尽管目前也有一些办法解决,但由于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低度酒的产量扩大和保证不了低度酒的质量。如冷冻  相似文献   
10.
加强工艺技术研究,不断改进和创新要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仅靠落实传统的工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地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并从本厂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为此,我们在坚持续(米查)配料、混蒸混烧的传统老五甑工艺的基础上,又从工艺技术上做了如下的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