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针对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塑料设备厂的塑料挤出机原有的电气控制方法进行了改造,研制了以MCS-51系列芯片为核心的微机控制系统。对工业现场干扰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及新技术,使该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域及季节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了解不同地域桑叶DNJ含量变化规律从而确定最佳的桑叶采摘区域和采摘期。采用固相萃取对桑叶药材提取液中的DNJ净化、富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含量。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NH50(4.6 m×250 mm,5μ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0℃,流动相为乙腈-6.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82∶18,V/V)等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DNJ在84.39-421.9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27%。桑叶中DNJ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桑叶中DNJ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与大豆多肽的质量比1:2,磷酸化反应温度52 ℃,磷酸化反应pH7.0,磷酸化反应时间9.7 h,磷酸化大豆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2:1,螯合反应pH8.0,螯合反应温度50 ℃,螯合反应时间1.5 h,钙螯合量最大为107.25±0.10 mg/g;MTT法结果显示,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组(D组)成骨细胞相对增殖率是大豆多肽组(A组)的1.6倍(第3 d);ALP染色实验表明,D组染色阳性率是空白组的33.6倍。采用ALP试剂盒对各样品第7 d的ALP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组ALP活力是空白组的6.2倍。通过茜素红染色实验发现,D组钙结节数量是空白组的94倍。本研究使用响应面法对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合理,并初步证明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分化作用(P<0.05),且作用效果高于其它样品,为后续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最后,采用纸片法和稀释法测定艾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与最小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影响艾叶总生物碱提取量的显著因素为超声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复合酶添加量1.60%,酶解时间1.5 h,料液比1:25 g/mL,酶解pH6.0,超声功率160 W,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60 ℃,总生物碱的提取量最高为0.720±0.05 mg/g。艾叶总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6 mg/mL。该提取工艺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于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且得到的艾叶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甘草的质量,对甘肃、内蒙古、新疆9个市/州共计29批甘草样本的甘草苷、甘草酸、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铅、镉、砷、汞、铜、五氯硝基苯、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甘草的质量及分类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rigin Pro 2023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样本及变量的聚类分析情况与主成分分析情况较为一致,其中甘肃兰州样本与新疆样本较为相近,甘肃武威及金昌样本、内蒙古鄂尔多斯样本、甘肃酒泉3组样本较为相似且与甘肃白银样本相近。采用SIMCA14.1软件进行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砷、铜、总灰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区分6个组别样本的代表性差异成分。该研究可为工业应用过程中甘草的原料产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热循环提取与有机膜、树脂纯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4个规格的桑叶提取物,分析了4种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总黄酮≥2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0、22.47%、16.85%、30.63%,桑叶提取物(DNJ≥1%)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7%、5.34%、5.00%、10.46%,桑叶提取物(DNJ≥5%)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5.43%、18.63%、13.67%、25.25%,桑叶提取物(DNJ≥1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28%、14.29%、11.66%、16.89%。除桑叶提取物(DNJ≥1%)外,另外3种成分均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ORAC自由基吸收能力,且结果具有一致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DNJ的含量正相关,但非线性相关,且与其黄酮、多酚、多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桑叶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非黄酮类、酚类、多糖类的未知成分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