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试验对两种多酚类物质进行化学氧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同时,试验中还对来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酶(EGCG)的氧化产物及存在于红茶中的相应产物进行技层析,所流出的高聚合某红素成分在所用介质中的溶解性相对较差,有别于以前类似的研究报道。在相同的氧化体系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表现不同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明其在该试验所选定的化学氧化条件下为相对稳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酷氧化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峰十分明显,在对红茶汤的HPLC分析中,大部分色谱峰都可以找到其对应峰。因此,该试验对类黄酮化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反相HPLC分析对ECG和EGCG的氧化产物的色谱进行了比较。实验中有少量的EGCG在所设计的氧化体系中,由ECG经所选择的化学氧化条件氧化形成。所以ECG的氧化可能是先产生EGCG,随后再与EGCG共同被氧化或EGCG单独被氧化来继续其反应。用于分析洗脱红茶及多酚类的氧化产物的较为理想的HPLC洗脱梯度应为:试剂A1%柠檬酸,自92%至50%,而相应的试剂B乙腈,则由8%在设计的区间内升至50%。根据对高聚合氧化产物的重点分析,在这种洗脱梯度下仅用15分钟便可以全部洗脱出叫做茶灰素的组分。相关研究表明多酚类的氧化反应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亦会自发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蒽酮比色法测食品总糖含量的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导言 测定食品总糖的方法很多,由Dreywood(1946)提出的蒽酮比色法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剂省等而在国际国内得以认可,并被列为标准分析法之一。随分光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更加广泛。但是,蒽酮比色法因需用葡萄糖纯品制标准曲线而使测定工作繁琐。由于蒽酮可与单糖、双糖、淀粉等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绿色物,呈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只要比色波长及操作条件不变,则消光值与浓度值间的对应关系不变。利用各种试验及数理统计分析找出这种关系式,即可省去绘制标准曲线的工作,从而简化食品中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纤维、纤维总量、膳食纤维,已是当今食品加工所热衷的词藻。面包、甜饼、饼干、早餐麦片、晚餐卷饼甚至汉堡包等,其配制是以能提供消费者所需纤维量为目的。面包师们在寻求一种配方:既提高膳食纤维含量,又使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高,并具有良好的风味特点。由此便发明了以三种谷物(啤酒大麦、水稻、玉米)为原料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绿茶冲泡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成品绿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与氨基酸的含量取决于原料品种中这些成分的量.它们在绿茶冲泡时的溶出动态受品种影响显著,溶出动态变化与品种中成分含量的变化相一致.咖啡碱溶出不随品种变化而变化.泡茶水温升高,多酚类与咖啡碱的溶出呈直线上升;8℃时,它们已大部分溶出,此温度下水浸出物可溶出96% ,氨基酸溶出随冲泡温度与时间的变化甚微。冲泡时间对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的溶出作用显著,时间延长,则溶出增多,5分钟已溶出大部分,1O分钟时溶出过程进入饱和态.泡茶水量的增多对各种成分的溶出均无明显影响,说明各种成分溶出动态在试验条件下不受溶液中本身浓度降低的影响.因此,绿茶冲泡过程中各有效成分的溶出动态主要受品种、水温及泡茶时间的影响,当3g绿茶样加入水量为100ml以上冲泡时,各成分溶出动态与水量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6.
着重研究了在特定环境中,如有人脸、类肤色对象以及无意义手势干扰下,通过结合自适应肤色分割模型和基于Hu矩的手形匹配的方式,实现静态手势的分割。由于该算法易受到人脸的干扰,所以在此之前通过人脸检测追踪技术,预先将人脸用黑色的圆形或矩形替代。在肤色分割基础之上的基于Hu矩的手形匹配算法,可以排除类肤色的对象和无意义的手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环境下的手势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相HPLC分析对ECG和EGCG的氧化产物的色谱进行了比较,实验中有少量的EGCG在所设计的氧化体系中,由ECG经所选择的化学氧化条件氧化形成。所以ECG的氧化要能是先产生EGCG,随后再与EGCG共同被氧化或EGCG单独被氧化来继续其反应,用于分析洗脱红茶及多酚类的氧化产物的较为理想的HPLC洗脱梯度应为:试剂A1%柠檬酸,自92%至50%,而相应的试剂B乙腈,则由8%在设计的区间内升至5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两种多酚类物质进行化学氧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同时,试验中还对来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酯酯(EGCG)的氧化产物及存在于红茶中的相应产物进行柱层析,所流出的高聚合茶红纱成分在所用是质中的溶解性相对较差,有别于以前类似的研究报道,在相同的氧化体系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表现不同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明其在该试验所选定的化学氧化条件下为相对稳定,表没食子  相似文献   
9.
红碎茶浸泡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贮期的红碎茶可溶成分溶出状况有较大变化。水浸出物的溶出动态可代表这些成分溶出的综合动态,动态平衡点为3g,250ml,90℃,10min,与泡茶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但试验范围内的平衡不受它因子干扰。多酚类浸出达平衡态为3g,250ml,90℃,5min,溶出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水量及泡茶时间仅对平衡有微弱影响。咖啡碱溶出在3g,250ml,80℃,7min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其溶出与泡茶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泡茶水温及时间对平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茶黄素的浸出在3g,150ml,100℃,10min时达平衡态,溶出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泡茶时间有一定关系,但在试验条件下不受任何它因子影响。茶红素溶出与泡茶时间及水量呈显著负相关,3g,100ml,90℃,3min时即达动态平衡,受贮期影响显著,受泡茶温度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