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秋实 《人民长江》2012,43(6):69-72
为了加强三里坪大坝混凝土与坝肩的结合力, 增强接触面的密实性并防止漏水,对大坝混凝土与坝拱肩岩石之间缝隙进行接触灌浆。同时,为了保证坝体在蓄水运行后的整体性和有效传递应力,在蓄水前用水泥浆对大坝诱导缝进行接缝灌浆。介绍了大坝岸坡接触灌浆与坝体接缝灌浆的具体施工工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包括管路埋设、灌浆材料、灌浆压力和灌浆结束标准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和强化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对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甾醇、维生素E损失率的影响,并对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正交试验全概率分析,得到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油浓度60%,碱炼温度60℃,碱液质量分数8.07%,总加碱量为理论加碱量和油质量0.4%的超量碱。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玉米油酸值(KOH)由3.62 mg/g降至0.55 mg/g,碱炼得率为95.46%,脱色率为43.66%,色泽为Y30 R2.5(罗维朋比色槽25.4mm),甾醇损失率为28.05%,维生素E损失率为28.74%。与玉米毛油碱炼脱酸相比,碱炼得率提高6.38个百分点,脱色率提高3.55个百分点,甾醇和维生素E损失率分别减少5.54个百分点和4.8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堤防工程的建设基本上实现了由注重功能性到注重生态性的转变,文章从分析堤防工程生态化的中西方差距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近期的建设目标,并从施工过程、工作重点和治理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我国堤防工程生态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加强备件管理,压缩备件库存,降低资金占用是企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对策是实施环境水利的基本措施。环境水利的思想基础是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注重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在如今大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中,不可避免要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或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背景的不良变化会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转化途径,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如何协调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土空间治理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战略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秩序具有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建设用地强度是建设用地管理的重要维度,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用地强度变化,有助于深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效应的理论认知,同时为后续规划实施提供方向引导。基于中国2000-2020年人口普查、建设用地分布数据,分析全国各县区建设用地强度变化,识别面向主体功能分区的建设用地利用模式与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人口规模与利用强度变化对于建设用地扩张的解释程度。研究发现:首先,2000-2020年间,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强度有所上升,而限制开发区建设用地强度显著下降;其次,“人口收缩-用地强度下降”是全国占比最高的建设用地利用模式,城市化地区与限制开发区建设用地利用模式呈现差异化特征;最后,建设用地强度变化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性因素,用地强度变化在2000-2010、2010-2020年解释了全国88.18%与94.81%的建设用地扩张,限制开发区中用地强度变化对建设用地扩张解释度随时间加强,城市化地区则有所减弱。本文对不同主体功能区下建设用地强度进行了及时、系统评估,也为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