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陆羽与雁桥     
刘湘松 《茶苑》2003,(1):34-34
  相似文献   
2.
钟惺,字伯敬,湖北竟陵人,是明末重要文学流派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钟惺游宦南京,与苏州青年诗人徐波(字元叹、诸生)相识,结为忘年之交。徐波服膺钟惺的文学主张,敬仰钟惺的学问品行。天启三年(1623年)钟惺丁忧去职,接着又遭人暗算,遂回老家竟陵。吴楚虽远隔千里,却隔不断两人的思念。钟惺每年借买茶之便寄信徐波,徐波也借寄茶之便附信问候师长。这一段文人韵事、师友情缘收录于钟惺的《隐秀轩集》中,至今仍散发着醇美的芳香。现摘录其诗三首试析之。 遣使吴门侯徐元叹买 茶行 犹记年年一度行,…  相似文献   
3.
刘湘松 《茶苑》2004,(2):39-39
我与潘燕九先生神交久矣。《农业考古》1998年第四期登载了寇丹《武夷仙茶道掌门人潘燕九先生访谈录》以及潘先生的《纪茶之吟》、《武夷真君仙茶道秘笈》,从中了解到潘先生1988年就开始在大陆推广仙茶道,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传道者。于是,我对潘先生倡导的仙茶道产生浓厚兴趣,由衷敬佩这位积极传播茶文化的长者。  相似文献   
4.
张错《茶的情诗》: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底香郁必须依赖我的无味。让你底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底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由于官僚贵族的倡导示范,文人僧徒的鼓吹传播,市民阶层的广泛参与,茶叶在物资领域的地位如同米盐,饮茶在精神文化领域成了一种流行时尚。正如《大观茶论》所言:“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争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金锵玉,啜英咀华,较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在这一普天共饮的社会背景下,宋代茶艺便逐渐形成了一套规模程式,这就是分茶。  相似文献   
6.
刘湘松 《茶苑》2003,(2):38-3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