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背景下,直流配电是源—网—荷—储互动和提高能效的重要技术和形态。依托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直流配电示范与实证平台对直流配电系统性能展开研究,设计了一种低压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并采用基于时序仿真的能效对比方法,对典型日内交、直流配电系统的能效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网络结构下,直流配电网在传输效率方面有着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牙鲆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再度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首次获得三个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Meio-G3-1,Meio-G3-2,Meio-G3-3)。选用重组率高、中、低的3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该三个家系的遗传构成。30个微卫星位点在三个家系中扩增到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5、38、3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7、1.27、1.2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1467、0.2556、0.2056,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853 3、0.744 4、0.794 4。三个家系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91 3、0.991 8、0.983 8,母本与子代之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94 6、0.996 8、0.992 3,三个家系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71 7(Meio-G3-1和Meio-G3-2)、0.981 0(Meio-G3-1和Meio-G3-3)、0.971 4(Meio-G3-2和Meio-G3-3)。结果表明,连续三代诱导雌核发育能进一步提高个体的纯合度、个体间以及家系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是快速建立鱼类近交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组织切片的方法研究了双单倍体牙鲆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早期发育。结果显示:双单倍体牙鲆中除雌性外,还有雄性和未分化鱼出现,所占比例分别为56%、38%和6%。双单倍体牙鲆雌性的性别分化晚于普通牙鲆。雌鱼至100日龄,卵巢腔仍未闭合;110日龄雌鱼的产卵板上存在大量向卵母过渡的卵原细胞,未见Ⅰ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双单倍体牙鲆雄鱼精巢的分化在时间上和普通牙鲆的基本相同。随着发育的进行,双单倍体牙鲆雌鱼的卵巢出现部分异常的卵母细胞以及卵巢退化现象;部分雄鱼的精巢也有退化现象出现。9~11月龄,双单倍体牙鲆雄鱼的精巢发育到Ⅲ期,而普通牙鲆性腺在同期进入了Ⅳ期;11月龄开始双单倍体牙鲆雄鱼精巢有退化的迹象;13~15月龄,精巢退化成精小叶,其中只含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消失不见,似Ⅱ期精巢。  相似文献   
4.
5.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无需标记、简单、成本低、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已在生命科学、新药研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识别元件是SPR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检测的专一性及灵敏度,因此识别元件的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综述了以抗体、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蛋白质、肽、酶为识别元件的SPR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近10 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识别元件在SPR技术中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今后SP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技术难点及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行波测距原理耐受过渡电阻能力较弱以及所需采样率过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相似度分析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基于正向、反向差电流与故障点电流的函数关系,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2种差电流波形相似性并提取故障位置的相关信息。所提方法利用线路两端电压、电流的时域信息,受过渡电阻影响较小,具备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可靠性高。经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所提方法能够实现线路全长的准确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7.
机械式直流断路器(DCCB)是直流开断的主流方案之一。然而,远海风电构网型柔性直流系统对机械式DCCB提出轻型化、紧凑化的要求。性能分析表明,目前的机械式DCCB存在预充电系统耐压要求高、预充电容的容量高、预充能量损失率高、换流时间长、小电流熄弧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谐振型机械式DCCB(RM-DCCB),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时刻并利用其过零自关断特性,逐次在换流支路注入能量,产生了幅值递增的谐振电流。研究了RM-DCCB的换流特性、数学模型和参数设计方法。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RM-DCCB的开断可行性和参数设计的正确性。研究表明,RM-DCCB是一种具备综合技术优势的换流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双平  刘海金  王苗  刘起航  张攀辉 《钢铁》2021,56(10):65-73
 针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矿物结构复杂导致的脱磷困难现状,为实现深度脱磷的目的,探索矿物还原过程中磷的形态及微观脱磷过程。以铁品位为44.78%、磷的质量分数为0.92%的高磷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面扫描电镜及矿相结构图可知,矿物之间嵌布紧密、逐层形成鲕状结构,石英、鲕绿泥石与赤铁矿等互相包裹,磷元素集中分布在鲕粒内部的氟磷灰石中。通过对焙烧产物做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高磷鲕状赤铁矿脱磷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YM-1脱磷剂质量分数为16%,还原过程中鲕状结构被破坏,金属铁逐渐从鲕粒中析出聚集,脉石与铁颗粒分离明显,磷化为不同形态被脱除。磁选后尾矿、铁分离完全,磷元素几乎全部进入尾矿,添加复合脱磷剂YM-1焙烧磁选后铁精矿的铁品位为90.16%,铁回收率为91.25%,磷质量分数为0.056%,脱磷率为93.91%。铁精粉各项指标满足工业冶炼要求。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了研究孔结构对高炉焦炭降解过程的影响,通过溶损 转鼓实验分析了不同溶损焦炭的孔结构分形特征和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考虑分形特征的物料破碎方程,分析了焦炭降解能耗与表面分形维数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考虑分形特征的功耗方程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冶金焦炭的降解过程中,焦炭降解能耗与分形维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反应气氛会影响焦炭的表面分形维数进而改变焦炭降解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直流配电网在新能源消纳、直流负荷接入、网络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近年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在减少变流环节、简化控制目标的同时,直流配电网引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对运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总结并分析了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及特征;然后,对直流配电网典型运行特征及其带来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直流配电网变流器典型运行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直流配电网运行控制的难点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