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脱壳后的栗仁与带壳板栗不同,呼吸强度明显增加,耐贮性下降,在常温下30d腐烂率达10%~13%,褐变率为15%~18%,并出现了发芽现象。本研究利用保鲜剂,在低温下结合硅窗袋气调贮藏,使栗仁在2个月内保持较好的贮藏效果,不发芽,腐烂率≤3%,褐变率≤2%;两种保鲜液在0℃低温下保鲜效果没有差异,但在常温下A液比B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板栗的栗仁加工过程中褐变发生与栗仁的单宁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测定,板栗各部位的单宁含量不同,缝合线处高于表面和栗仁心部。单宁含量越高,褐变越容易发生。加工过程中的水质、温度、时间、pH 等都会影响栗仁的褐变,其中水质、pH影响最大。采用去离子水、降低pH可以防止褐变的发生。过氧化物酶能够促进褐变反应的发生,用热烫可以杀死酶的活性,抑制褐变的发生。热烫栗仁4m in可以将酶全部杀死,不再发生由过氧化物酶而引起的褐变现象。不同的护色液可以减轻或防止褐变的发生,在试验用的6 种护色液中,含有EDTA、明矾和NaHSO3 的混合护色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冬枣黑腐病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枣黑腐病为冬枣果实在贮藏中发现的主要病害,本研究表明其主要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实腐茎点霉(Phoma destractiva plowr)以及壳梭孢属的Fusicoccum sp.。此三种病原菌可以单独或混合侵染。本试验通过抑茵圈法,用六种抑菌剂对黑腐病混合茵进行抑茵试验,结果表明,戴挫霉、科博、喷克、恩威植物提取液在试验的浓度下对该菌都有明显的抑茵作用,而必备、亚硫酸氢钠在该试验浓度下对该菌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高外销板栗贮运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板栗以其优良品质驰名中外,尤以燕山一带生产的板栗,它是主要的外销果品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板栗的贮藏和运输,处理粗放,设备简陋,且在常温下进行,因而造成失重、发芽、变质与腐烂等问题,急待改进提高。通过1980年至1985年研究,证明中国板栗的优良品质和它的贮藏性状,采用了低温和高温的流通链方式。主要技术包括:采收成熟的栗子、湿沙预贮、良好包装、预冷、快速运输和冷藏。采用冷藏可以延长板栗的贮藏寿命并保持优良的品质,将板栗装在聚乙烯薄膜袋内,置于温度-2~0℃,相对湿度90%以上,在CO_2低于5%条件下,可贮藏7~10个月。试验证明低温是保证收获后板栗质量的重要条件,冷链流通是今后外销板栗获得成功必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防止蒜泥绿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蒜泥绿变的影响。并通过效果比较,确定了两种防止蒜泥绿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